王義勇在雕塑前 本報記者 徐蕾攝
提到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有人説它不按常理出牌,有人説它不拘一格。來源於生活本身超脫于想像之外的創意,可賺到盆滿缽滿。文化、創意、産業,三個看似不同領域的個體,放在一口鍋裏,味道好不好,要看誰來炒——
敢想才會贏
文化創意産業,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包含文化産品、文化服務與智慧産權三個內容。在臺灣有“金腦袋”之稱的中華文創學會創會人兼秘書長王義勇看來,文化創意産業就是以文化為底蘊,通過創新的創意,行銷産業獲得收益。
坐落在北京前門臺灣街上的“臺灣映像藝術中心”格外引人注目,這裡不定期展覽來自臺灣的藝術作品。記者在其中一間展覽室裏採訪王義勇時,不時有遊人前來欣賞剛剛開展的臺灣雕塑大師楊英風、楊奉琛父子的雕塑作品。那天,北京下著瓢潑大雨。
沒説幾句,王義勇告訴記者,他用了3年時間一直在完善策劃並著手推廣一個偉大的構想,這也讓記者著實領略了臺灣創意策劃人的“異想天開”和“打破常規”。
“眼看各國都競相爭辦奧運會和世博會,我就在想,它們的開創者都是外國的東西,話語權自然屬於它們。我們中華文化五千年,為什麼不能開創具有話語權的‘世界文化藝術博覽會’?”王義勇興奮地説,“奧運會是希臘以體育為底蘊的運動文創,宣揚一種更快更好更高的精神;世博是西方以工商業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文創,提升了人類的生活美學。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人,當然要弘揚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締造世界級的新賽事。”
王義勇説,“文化藝術博覽會”可由申辦到主辦權的國家在其機場舉行,在其餘國家的藝術文化印襯下,重點宣傳本國的文化藝術。“機場消費人群素質較高,有傳播能力,另外大家在機場等候時可以欣賞藝術展覽和藝術某些類別的現場競技。”
“敢想才會贏。”王義勇説,“舉辦這樣的盛會既能獲取豐厚的利潤又能為中華民族開創一個新天地。”或許,在我們眼中的“異想天開”,就是這些臺灣藝術策劃者創意源源不斷的一個秘訣吧。
創意從哪來?
臺灣為什麼有創意?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許多人感興趣。每當臺灣舉行相關選舉,那些花樣百齣的選舉文宣,也是一個特有意思的文化現象。臺灣一名政治公關公司主管坦言:“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有一部分就是通過選舉而來的。”
不難理解,選舉文宣要脫穎而出,就要出奇制勝。而烙印著“臺灣製造”的文化創意産品,根植于本土文化,緊緊抓住“出奇制勝”的精髓。不論是誠品書店還是雲門舞集,不論是華陶窯還是法蘭瓷,“奇”在理念,“奇”在打破傳統,“奇”在取其精華。
臺灣創意人葉兩傳首創“冷飲茶”概念,顛覆了華人三千年來喝熱茶的傳統習慣,將茶飲料推向市場大獲全勝。“大家都習慣茶應該是熱的,為什麼不可以試著把茶也當做一種冷飲?”
把文化做成生意很聰明,把生意做成文化更是技高一籌。沒有電視,沒有喧囂聲,一切都是緩慢地進行——這就是臺灣的緩慢民宿,看起來這似乎與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是,臺灣的生意人卻反其道而行,有了意外的收穫。在嘉義奮起湖與新北市金瓜石有兩處分店的緩慢民宿,曾創下不到30分鐘內涌進4萬筆訂單的紀錄。直到今天,緩慢民宿經常要提前兩個月預訂。
北京前門的臺灣街,電音三太子踩街的創意著實為臺灣街帶來了很大的人氣。“這種特色的東西在大陸民眾看來很新奇,三太子憨態可掬,能跳會扭,自然讓人耳目一新。但是這還不夠。”王義勇説,傳播臺灣文化不是靠説的,而是靠實際體驗的。“我們最近將實施一個新計劃,‘我當導演我做演員’,邀請大陸民眾報名體驗拍戲的樂趣。我們會邀請臺灣方面的導演、造型等人來這裡,看看臺灣的拍攝流程,這也是臺灣文化的一個有趣體現。”
“文化創意要更貼近百姓,才能掙到錢。您説呢?”王義勇笑著説。
差異在何處?
在海峽兩岸,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處於領先地位。那麼,兩岸的創意發展差異在哪?
在華陶窯執行長陳育平看來,兩岸文創産業差異就是“時間差”。“臺灣的創意環境只贏在‘起跑點’,一旦大陸加快速度學習吸收創新,或許會超越臺灣。”
從1995年開始,臺灣便提出“文化産業化、産業文化化”的想法,2002年,臺灣正式將文化創意産業列為政策發展方向,臺灣文化創意産業大步前進,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文化創意型企業。去年年底,臺灣通過《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法》,設立文創研究院,投下330億元新台幣。
王義勇這樣看兩岸文創産業的差異。“以藝術家為例,大陸的藝術家不會包裝自己,不會賺錢,或者説賺的都是小錢。臺灣的藝術家相對來説更會包裝和行銷。”
“兩岸的文化創意人應該充分合作,因為我們有責任讓西方人在生活體系中認同並體驗中華文化。”王義勇説。
的確,文化創意的合作已成為兩岸共同的話題和傾向。比臺灣大幾倍的大陸市場,是臺灣企業無法忽視的發展前景。方文山、賴聲川、林懷民、蔡志忠這些臺灣的創意大師都積極北上。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説,大陸崛起帶動華流熱,這正是臺灣文創業進一步向外發展的好機會,“先從兩岸共同元素去挖寶,只要5個案子中1個,就可能帶起臺灣的産業鏈。”
“人人都有創意的能量。”正如臺灣策劃大師賴聲川所説,發掘創意的能量,文化産業將成為未來兵家的必爭之地。(本報記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