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排英雄》大陸上映票房高

時間:2011-07-21 10:56   來源:東南網

  《雞排英雄》本月12日在大陸公映,成為ECFA簽署後首部“登陸”的臺灣電影。內容為表現島內“夜市人生”,曾在今年臺灣賀歲檔創下過億新台幣票房佳績。借陸客赴臺個人遊之機,試水大陸暑期檔。

  如今上映已滿一週,《雞排英雄》在大陸的票房表現究竟如何?是否得到了大陸觀眾的認可?導報記者近日走訪廈門的電影院進行了了解。

  調查 主流院線上座率不錯

  廈門金逸、萬達等主流院線都有放映 《雞排英雄》,檔期以12日到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3》上映前為主。以金逸為例,上映初期每天場次在10場左右,後期則降到5場以下。由於《變3》推遲到21日上映,4日上映的動作片《武俠》也已進入尾聲,同期的《一夜未了情》、《肩上蝶》等皆非大製作,《雞排英雄》“登陸”其實沒有“勁敵”。金逸的營運主管陳董告訴導報記者,《雞排英雄》總體票房表現還算不錯,與同期其他影片相比,處於中檔水準。

  7月19日晚7點半,導報記者走進金逸名匯店1號廳。觀影人數在60名左右,以學生和情侶為主。陳董介紹,這場人會比較多,19日雖然是週二半價日,但觀影人數與平日差不多。導報記者發現,有一些觀眾能夠説出情節走向,可見有提前做過功課。

  電影從場景、語言到音樂都充滿濃濃的臺灣風情,“有種臺式的人情味”,一位觀眾如是説。劇終時,字幕快要出完了,還有觀眾未離席,似乎在回味。

  得失 左右票房的幾大因素

  內容:一部合格“賀歲片”

  臺灣很久沒有拍關於“美食”的電影,以夜市為主題,《雞排英雄》的確“吸睛”,甚至可以當做“臺灣旅遊宣傳片”。在臺灣上映是賀歲檔,海報風格喜慶歡樂,大陸院線的定位也是“喜劇片”,看著輕鬆成為該電影的賣點之一。

  看完電影的大陸觀眾大多表示,這是一部讓人“咧著嘴哭,含著淚笑”的電影,但也有觀眾認為,“哭過、笑過以後就沒了”。“感覺電影想表達更深刻的東西,卻挖掘得不夠深。”再加上電影裏許多笑點都來自於大量的閩南語臺詞,聽不懂閩南語的觀眾,少了諸多樂趣。

  陣容:明星光環南盛北弱

  不少觀眾是衝著演員來的,型男藍正龍、新晉女星柯佳嬿為男女主角,“綜藝咖”趙正平、王彩樺加持,更有豬哥亮這一“本土天王”做票房支柱。這樣的演員陣容,對於與臺灣接近的閩南地區,的確讓人眼前一亮。然而在大陸其他地區卻馬馬虎虎,而且越往北越弱。

  “豬哥亮是誰?沒聽説過。”“藍正龍?大S的前男友?”……這部電影的演員中,沒有一個長期深耕大陸市場,對大陸觀眾吸引力比不上大S、林志玲等。而導演葉天倫此次又是“處女導”,與侯孝賢、李安等“大腕”相比,缺乏號召力。

  造勢:宣傳不夠“給力”

  《雞排英雄》的“盛名”借由網路的力量,傳播到了大陸。“我是從豆瓣(貓撲/天涯/微博)聽説這部片子,所以來看”,導報記者在電影院聽到了這樣的聲音。然而電影“登陸”前的正式宣傳卻很弱,只在臨近上映時的10日和11日,分別在福州、北京有兩場宣傳活動。

  微博這一平臺也沒能很好運用。截至目前,“雞排英雄官方微博”“粉絲”數只有219人,而導演葉天倫的 “粉絲”數僅329人。“好像沒有聽説過啊,有來宣傳麼?”調查中不少大陸網友這樣表示。《雞排英雄》在臺灣投入預算的1/4在宣傳上,卻幾乎放棄大陸宣傳,很是可惜。

  延伸 臺灣電影大陸觀眾咋相見歡?

  從《海角七號》到《艋艵》再到《雞排英雄》,臺灣本土電影近年異軍突起,叫好又叫座。不過當進軍大陸時,遇到的直接問題就是:打動臺灣人就能打動大陸人嗎?大陸觀眾對臺灣電影究竟是什麼認知,小製作的臺灣電影如何在大片夾縫中生存?票房數字之外,《雞排英雄》或許能為臺灣電影“登陸”提供其他的經驗。

  電影院不是唯一“戰場”

  廈門媒體人小薛告訴導報記者,自己不太願意花錢去電影院看《雞排英雄》。“不是怕花錢,而是覺得臺灣電影更適合一個人在家看。”業餘編劇艾瑩認為,大部分願意買票是為了氣氛。“臺灣本土片子,除非像《不能説的秘密》這類愛情電影,可以讓小情侶進去抒情一下。”另外,“宅男”黃先生則表示,去電影院通常是為了視聽效果,小製作可以在網路上看。

  以此來看,擠入主流院線與大片打對臺,對臺灣本土電影來説,似乎並不划算。導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雞排英雄》有興趣的觀眾,不少人已在網上看過,當年的《海角七號》亦然。

  此外,兩岸上映的時間差,多少也會影響到臺灣電影在大陸的票房。而在院線之外,臺灣電影目前也很少開拓更多渠道,例如與線上影視網站進行版權合作,或是通過高校影展方式來打開局面。

  大眾都愛才能“好賣”

  以大陸電影觀眾的口味來考察,除了視聽效果外,討喜的題材至關重要。海貓是大陸的一名專業編導,近年臺灣口碑好的本土影片,她看過不少。據她分析,臺灣影片對文化元素的交待比較多,尺度比較大,題材也寬廣,“如果放在大陸,其實大家會很感興趣”。但是問題在於,受到題材限制,這樣的臺灣影片很難在大陸大規模公映。另一位臺灣電影愛好者米桃“閱片無數”,在她看來,臺灣電影寄殘酷現實于詼諧,往往能給人反思的空間,但問題同樣在於題材過於小眾。

  從李安到葉天倫,人文關懷幾乎是臺灣電影的核心價值。而臺灣導演體現人文關懷的方式,往往都離不開對邊緣人群生存狀態的描摹。將其置於大陸電影市場的商業化大潮中,很容易遭遇“票房慘敗”。導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雞排英雄》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電影。“它沒有過於深刻的主題,就是小人物人生百態。”一位觀眾認為,兒童看美食,情侶看愛情,中年人看悲歡離合,“這是兩岸民眾情感的最大連接點”。(《海峽導報》 記者 燕子 林靜嫻)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