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先去看貓熊!”7日一早,臺北市立動物園裏遊人如織,許多小朋友一進園就拉著父母往熊貓館跑。6日晚間,動物園傳出消息,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順利産下一隻幼崽,升格當了媽媽,引發社會各界熱情關注。
“今天只有‘團團’和大家見面,‘圓圓’在休息哦!”熊貓館的工作人員面帶喜悅向遊客説明著。只見熊貓館貼出了喜氣洋洋的通告,用紅色的字寫著“圓圓”于7月6日20時05分産崽,並以藍色字體説明:“圓圓坐月子即日起停展,敬請來賓見諒與祝福”。
聞訊而來的民眾雖無法看見“圓圓”和新生的大熊貓寶寶,遺憾之餘更多表示了喜悅和祝福。熊貓館外一尊大熊貓銜著幼崽的雕塑,栩栩如生,正巧與當日喜訊呼應,不少民眾在雕塑前留影。
臺北市立動物園7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向外界説明情況。大熊貓繁殖中心召集人張志華介紹説,新生的大熊貓幼崽為雌性,體重183.4克,包含尾部的總體長21.3釐米,出生後已用“圓圓”的初乳餵養兩次。新生幼崽的體重高於一般大熊貓新生幼崽平均值(120至150克),個頭較大。
記者會現場播放了“圓圓”産崽的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它弓著身子不斷用力,幼崽一齣生就不斷發出有力而緊湊的叫聲。“圓圓”轉過身,經過一番努力才把幼崽用嘴銜起,隨即坐起身子,將寶寶擁入懷中。
張志華説,“圓圓”第一次當媽媽,所以動作不太熟練,但幼崽很健康,“圓圓”母性很好。幼崽出生後的第一週是關鍵,動物園方面將密切觀察其生長狀態,視“圓圓”帶崽情況適時人工介入。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兩位專家本月2日就來到臺北,與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工作團隊共同為迎接新生命做準備。動物園發言人趙明傑表示,“圓圓”順利産崽後,他已向大熊貓的“娘家”報喜,對大陸專家團隊長期的支援和幫助表示感謝。
動物園方面表示,希望順其自然讓“圓圓”帶崽,8至9個月時間幼崽才能離乳,因此並不急於讓“圓圓”在下一個發情季就再次受孕。如果幼崽成長順利,大約3至6個月之後可以考慮與民眾見面。
7至13歲是大熊貓最佳生育期。2008年底定居臺北的“團團”“圓圓”將滿9歲,已連續三年嘗試繁殖。今年3月,動物園取“團團”精液三度對“圓圓”進行人工授精,終於修成正果。
“所有同仁都非常喜悅,今後我們將肩負更大的重擔,一定會盡力照顧好新生的寶寶。”趙明傑説。(記者 路梅 劉舒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