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豬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與討論,死豬等禽畜死體如何處理也成為熱點議題。那麼,臺灣是如何處理病死豬這個棘手問題的呢?
三方法 死豬處理“變廢為寶”
目前臺灣合法處理病死豬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掩埋、二是焚化,但因為可供掩埋的土地不足,而小型豬場又沒有能力投資焚化設備,所以目前這兩種方法養豬廠鮮少使用,絕大部分都是使用第三種方法:交由簽約的化制廠處理,將死豬做成肥料或飼料用肉骨粉。
據臺中市養豬協會前任理事長林敏極介紹,在1991年以前,臺灣養豬戶自行處理,有的是土埋、有的透過火化處理,但是都會造成污染,其中焚化爐處理造成空氣污染,遭遇環保窘境。1997年,臺灣發生口蹄疫,有400多萬頭死豬,數量太大,動用大量土地掩埋,但是造成很多公害,比如會污染地表水源,以及産生病菌。
現在,臺灣八成以上養豬戶都是透過臺灣7家“化制廠”來處理死豬。
舉個例子來説,臺中市某養豬戶每年都會與臺中市養豬協會、雲林大勝化制廠簽訂合約:養豬戶一旦發現病死豬,就要向養豬協會通報,協會就派出清運死廢畜禽的“化制原料運輸車”去養豬戶家裏把死豬載走,運到雲林大勝化制廠處理。
養豬戶一年繳納一定的會員費,按養豬戶養豬數量,劃分不同的標準繳納,200頭到1000頭的,一般會員費,每年在幾千元(新台幣,下同)。
死豬運到雲林大勝化制廠後,會把動物死體透過物理化處理,進行 “油粉分離”,之後再利用高溫滅菌、高溫蒸煮等技術,把動物死體焚燒成“肉骨粉”,而“比較新鮮”的死豬,則可以回收為動物飼料,其他的就作為有機肥料。另外,經“油粉分離”,其中油就産生油脂作為化工、工業用油,比如製造肥皂等。
卡三關 讓死豬無法流入市場
“以前桃園海濱也曾有人亂扔死豬,有關部門就透過監視器尋找源頭,進行處罰。”據臺灣養豬協會業務課課長周志剛介紹,在臺灣,養豬戶是不能私自處理死豬的,否則就違反臺灣“廢棄物清理法”,將被以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的金額按日連續處罰,罰款之餘還要處以刑責,嚴刑重罰之下,自然也不會有人為了蠅頭小利去賣病死豬了。
此外,為了預防死豬亂丟,或“化制原料運輸車”中途開到不該去的地方 “下貨”,讓部分死豬流入市場,臺灣相關單位管控也非常嚴格。
“臺灣的‘動檢局’會在化制廠派駐人員,負責查驗 ‘三聯單’。”周志剛解釋,當運輸車開到養豬場時,會取得三聯單後核對病死豬數量是否正確,數量無誤才能裝載上車,並於三聯單上簽章備查。而當運輸車送死豬到化制廠時,還要繳交單據,“動檢局”的人就負責查對化制廠收到的數目是否相符”。
除了看單子之外,每輛運輸車上,都裝有GPS衛星定位系統,在運送死豬的過程當中,相關單位可以隨時追蹤車輛的行駛路線,確保運輸車從養豬場直送化制廠,而不是中途“卸貨”。“如果偏離了路線,很快會被抓出來。”臺灣養豬協會秘書長葉力子解釋。
而臺灣的死豬身上,也大有文章:養豬戶得在每頭死豬身上,撒上綠色的工業用色素,這種色素一旦撒上豬體,就會滲入豬只肌肉且不易清洗,這種“做過記號”的病死豬,可以提醒消費者注意。
卡住車、票據、豬只這三關,死豬肉還想流入黑心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好技術 廈門去年引進
除了傳統物理化處理外,如今還有臺灣廠商研發“禽畜死體無害化高速處理系統”。這種處理方式透過生物科技處理,經過72小時、95℃以上的高溫處理後,死豬可以做成“全豬肉骨粉”,同樣可以“變廢為寶”,在臺灣也有十來年的使用歷史。只不過一套機器要價60、70萬元人民幣,一般上萬頭的養豬場才會有配備。目前在廈門、三明均有引進,其中一家就是廈門國壽種豬開發有限公司。
將病死豬屍體丟入機器,機器自動粉碎切割處理,等到過一段時間出爐,已經變成了“肉松”狀的物質……國壽主要從事種豬養殖,一般病死豬都是小豬崽,重量、數量都不算太大,“以一年的死亡率3%來算的話,大概3000、4000頭,量算小了,但過去也夠頭痛的”。
當時,在處理這些病死豬時,國壽與絕大多數大陸養豬場一樣,採取 “化屍井”的方式,“我們在引進設備之前,在養殖場內挖了幾個化屍井,一般個把月時間,就能把幾頭死豬發酵變成甲烷氣體揮發掉”。不過,李軍山坦言,如果死豬量很大,化屍井就力不從心了,而且這樣處理病死豬,對於土壤、地下水源,都會有一定的污染。
因此,去年7月份,國壽從臺灣引進這套 “禽畜死體無害化高速處理系統”。李軍山介紹,整個無害化處理的流程很簡單,只需將病死畜禽屍體投入機器中,再加入麩皮、生物酵素,運作機器,“就不用管了”。機器將自動切割粉碎、生物發酵、高溫滅菌,經過72小時,就會變成高檔有機肥了。(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林連金 許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