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9日刊登讀者四月雪的文章《在大陸怎麼吃》,介紹了臺商臺幹在大陸吃飯不合口味的煩惱,也講述了在大陸尋找美食的意外驚喜。文章説,“市場裏的綠葉蔬菜種類繁多,還有許多臺灣吃不到的菜,無論什麼菜都多汁清甜鮮嫩,在大陸上幾乎吃不到老的青菜,也吃不到不甜的水果。”
作者更表示,“拍黃瓜永遠都好吃”,馬鈴薯絲令他最懷念。
文章摘編如下:
長駐在大陸的臺灣人怎麼吃?吃什麼?
臺商或臺幹在大陸工作,大多數公司都有員工餐廳。以我待過的3家臺灣電子代工廠來説,基本上都差不多。餐廳一個人3至5元人民幣,管飽不管好,味道又鹹又油又辣,臺幹不可能吃得慣,因此有規模的臺廠會有臺幹專屬餐廳。
臺商老闆很用心,通常會從臺灣找廚師來開臺式的功能表,調整成相對比較清淡的口味。在大陸工廠的臺幹餐廳吃的還不錯,這一點老闆們沒有虧待自己人,畢竟都是臺灣子弟在異鄉打拚,如果吃得不好那真的很可憐。
但是有幾個問題。第一、每天三餐在臺幹餐廳這樣吃是很可怕的,工作壓力加上生活無聊,吃的特別多,人很快會像吹氣球般胖起來。我見過的派駐臺乾沒有一個不變胖的,少則5公斤,多則20公斤。
第二、臺灣廚師把口味調整好以後就走了,長期在煮的廚師仍是大陸當地人,久而久之下手越來越重。菜裏面開始放起各種椒,肉類、青菜全泡在油裏。
第三、臺幹餐廳成立時開好的功能表只夠用一個星期,每週不斷重復一樣的菜色,吃久了還是會膩。
因此,通常到大陸短期出差的臺幹喜歡去臺幹餐廳吃飯,長期派駐的則開始自己想辦法。
公司餐廳吃膩了,一天到晚吃外面也不是辦法,剩下唯一的辦法就只有自己煮了。在大陸工作的臺商臺幹,本來不會煮菜的人也變的會煮,自己做料理是化解寂寞、對抗鄉愁、跟自己對話的一種好方法。
一個人在大陸自己煮時,吃些什麼呢?
我一個人在廈門時,最常吃的就是各式蔬菜大雜燴吃到飽。大陸的雞鴨豬等尺寸比臺灣小,但蔬果卻比臺灣大,而且比臺灣好吃。帶有毛刺的小黃瓜又稱青瓜,一支足有臺灣的大黃瓜或茄子那麼大,青脆多汁。大蔥一枝長一米、直徑可達5公分。蘑菇大如蕃茄,蘿蔔香甜多汁可當水果。橘子與橙永遠都那麼甜,更別説來自新疆的哈密瓜與葡萄那更是甜到不行。
市場裏的綠葉蔬菜種類繁多,還有許多臺灣吃不到的菜,無論什麼菜都多汁清甜鮮嫩,在大陸上幾乎吃不到老的青菜,也吃不到不甜的水果。非葉菜類的如四季豆、山藥、蘿蔔、茄子、洋蔥、馬鈴薯、蕃茄、菇類、椒類等等各式蔬菜,也都長相好口味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黃瓜與馬鈴薯,這兩樣東西可説是全大陸最平價,最普遍,最受歡迎的食材。你到任何一家大飯店、中餐廳、小吃店,從蘭州拉麵到小肥羊到五星飯店,一定吃得到拍黃瓜,而且一定好吃。有些店醋放得多,有些店拌的比較辣,都沒關係,拍黃瓜永遠都好吃!
另一樣是馬鈴薯,也就是馬鈴薯。大陸上的品種跟臺灣似乎不一樣,馬鈴薯在大陸上既是主食也是蔬菜,更是開味菜跟下酒菜。無論是切片跟蘿蔔、茄子炒成地三鮮,切成絲做成涼拌馬鈴薯絲、酸辣馬鈴薯絲,都讓人一口接一口,回味無窮。
來回大陸這些年,問我吃過什麼食物最好吃,最懷念,最值得推薦?我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那就是拍黃瓜跟馬鈴薯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