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臺商闖大陸:大城市壓力下的事業與愛情

時間:2012-11-13 09: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戴煜琪 溫雅瓊攝

  北京:大陸創業,不想一輩子給人打工

  “哎喲,雪!” 27歲的戴煜琪走下飛機,第一次看到雪,“我那天覺得特別熱。我用手接著雪,就這樣。”戴煜琪向中新網記者演示,他是怎麼樣迎接人生中的第一場雪。

  那一晚,他在北京昌平過的。從機場到昌平的一路上,戴煜琪看著窗外的街道,“這不是10年前的臺北嗎?”2002年的北京不如戴煜琪想像中的繁華,“每個人都慢悠悠。”

  看慣了臺北上班族的“機車陣”,北京的“自行車”令他驚訝:“就是一個部隊似的,騎腳踏車的一群。然後穿著那種軍大衣、老布鞋,我們臺灣人叫功夫鞋的。”

  不久,戴煜琪、兩個臺灣同鄉和一個北京人合股在昌平開了“迷你涮鍋店”,地點就選在政法大學附近,緊挨著另三所高校,因為口味正宗、價格低廉、且有免費的冬瓜茶供應,生意紅火,最高的日營業額曾做到五六千塊。

  但是,2003年3月北京“非典”爆發,“街頭已經空無一人,公交車司機也剩三個人,一個司機兩個售票員”,戴煜琪回憶説,原本“高朋滿座”的火鍋店一下子門可羅雀,“一天就做七八百。”

  “迷你涮鍋”創業計劃就此草草收場,7月,戴煜琪撤資回了臺灣。

  但這短短幾個月也不是毫無收穫,起碼在這裡他找到了一生的戀人。正是她,讓戴煜琪下決心,再回北京創業。

  戀人:“贏得”姑娘 經歷艱辛

  “哎喲,不錯哦,然後就交往了,”戴煜琪這麼描述他和媳婦——一位昌平姑娘——相戀的過程。

  當年戴煜琪在昌平開火鍋店時,這位昌平姑娘應聘當迎賓。“她個高,鶴立雞群。”戴煜琪一眼就看到她,然後就“假公濟私”對她多加關照。“比如説,吃飯時間到了,我看她比別人晚,還沒吃飯,我就刻意把她的飯先留著。”

  有一次,戴煜琪看到她躲在一個包間裏吃饅頭,“我進門一看,唉喲,‘後廚沒準備飯菜嗎,你怎麼吃饅頭’?那一種感覺讓我特心疼,一個小女孩吃饅頭,我不知道麵食是北京人的主食。在臺灣感覺吃饅頭是經濟不好的人,一個饅頭分成三餐吃這樣子。我讓她去外面做衛生工作的時候,我偷偷20塊放到她包裏,她要走的時候,我跟她説‘記得晚上回家吃飯,沒錢的話包裏有’。”

  體貼的臺灣男人終於贏得這位北京姑娘的心,但女孩的父母並不贊同。“因為畢竟我是臺灣人,回臺灣咋辦?”

  他還記得第一次拜見岳父的場景。

  “你就是那臺灣小夥兒啊?”戴煜琪模倣道,“我説‘叔叔您好!’他講話我聽不懂,太快了!我都沒聽明白是什麼意思。我都叫我女朋友‘翻譯’給我聽。”

  老人家對戴煜琪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不僅因為他是臺灣人,還因為他“沒車沒房”。

  戴煜琪跟女友承諾,“你放心吧,如果我在北京創業,能慢慢站穩的話,我會待在北京。”

  2004年,戴煜琪和朋友合夥在國貿又開了一家火鍋店,但只能勉強收支平衡,2005年即告關閉。此後,戴煜琪開始遊走于海峽兩岸:在臺灣待幾個月,去飯店打打零工,或者去板橋夜市幫叔叔剁雞熬湯;如果女友打越洋電話哭著問“到底會不會回來?”他又趕緊收拾包裹回北京陪她幾天。

  這種兩邊奔波的日子直到2008年12月才結束,因為老父親在那時去世,戴煜琪在臺灣守孝一年。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