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推動兩岸服貿協議還需智慧和勇氣

時間:2013-07-02 13:33   來源:法制日報

  6月21日,兩岸兩會在歷經兩年多的艱難商談之後,終於成功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事後,雖然島內輿論主流都不吝讚譽之辭,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回顧這一事件的前前後後,我們理應從中總結一些經驗,吸取一些教訓,爭取讓兩岸之間今後盡可能少出現類似情況,從而讓兩岸關係得到更穩更全面的發展。

  第一,凡是有利於提升兩岸同胞福祉,加深兩岸同胞感情的事,仍應堅定不移地推動落實。兩岸兩會此次最終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不僅讓兩岸之間經濟交流與合作提升到一個新境界、新層次,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兩岸都能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例如,因為島內服務業較大陸更加成熟,大陸的市場前景則更加廣闊,兩岸之間簽署服務貿易協議,自然就可讓兩岸之間互取所長,互避其短。又如,從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看,服務業在GDP中所佔比重越來越高,如果兩岸之間能夠各取所長,便一定能共同發展,從而為經濟增長增添新活力。因此,兩岸之間的商談過程雖然歷經曲折,但從最後所簽協議的成果來看,這一努力仍然是值得的。當然,島內輿論主流所給予的充分肯定也證明了這點。

  第二,凡是有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事,仍需加強溝通,從而爭取更多的認同和支援。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之後,雖然民進黨、臺聯黨等綠營勢力的反對早就可以預估,個別受衝擊企業的反彈也可理解,但藍營內部的雜音則不得不引人深思。如果認真分析,其實還是由於溝通與宣傳不足。回想2010年兩岸簽署ECFA之前,當時也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民眾,甚至國民黨內部,都有反對聲,但當時國民黨當局相當重視,事先做了大量的溝通、宣傳工作,馬英九甚至不惜就此議題與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進行電視辯論。最後,國民黨內部意見統一了,島內民眾看清了,民進黨也終於想通了,ECFA也終於在“立法院”安全過關。而此次國民黨內之所以出現反彈,他們的理由主要是事先“毫不知情”。因此,國民黨當局應吸取教訓,加強與“立委”們的溝通,加強與基層民眾的溝通,讓他們明白,此份協議已經最大程度地照顧到了島內的利益,屆時即使有問題,還可循協議中的相關條款進行解決,從而消除各種可能的隱患。

  第三,凡是戴著假面具來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力,仍應採取各種措施去揭露孤立。此次民進黨、臺聯黨之所以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一方面是其“逢中必反”、“逢馬必反”心態的必然反映,另一方面,他們抓住了島內民眾不明真相,擔心自身利益受損的心理。由於5年多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已經讓島內民眾親身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事實勝於雄辯,因此,對於綠營政治人物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言行,雖可不必隨之起舞,但還是有必要不斷宣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成就、新進展,發展兩岸關係對基層民眾的利多。而對於他們所謂“黑箱作用”、“密室談判”、“違反民主程式”的指責,既可用談判的基本常識進行批駁,更可用大量事實指出綠營人士“假民主、真民粹”的險惡用心。如當時民進黨攻擊開放兩岸“三通”、簽署ECFA的一些言論,現在不都已被證明是擔心選民基礎被動搖所做的歪曲宣傳麼?

  總之,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是對兩岸同胞都有利的好事,雖然不可能保證每個人都會從中受益,但能為臺灣經濟爭取最大利益。兩岸都應理直氣壯地堅持做對的事。(黨朝勝)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