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兩岸經貿合作:把握機遇 克難前行

時間:2013-01-10 13:40   來源:台灣網

  目前大陸已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投資地,第一大貿易順差地,第一大出口地及第二大進口地。近年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取得的顯著成果説明,兩岸經濟關係不但密不可分,而且在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兩岸經濟合作將面臨兩大趨勢:一是兩岸經貿合作領域將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的層次將不斷提高;二是兩岸企業界的合作將更多的取長補短,將對方的優勢充分融入自己的産業鏈條中去,在更廣範圍內、更深層次上實現本地化生産和經營,不但大大節約成本,而且更有利於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將互利雙贏的效果不斷放大。

  新的一年,世界經濟形勢依舊複雜多變,機遇與挑戰並存,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首先,美國財政危機仍是當前全球經濟最大不確定因素。雖然民主、共和兩黨在2012年最後一天達成協定,避免2013年初啟動的財政懸崖嚴重衝擊經濟發展,然而此協議未能根本解決美國財政懸崖的危機,只換來更多的協商時間。如果美國財政懸崖解決方案在今年上半年達成,美國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復蘇將有比較樂觀的前景。加之美國出臺的寬鬆貨幣政策,經濟復蘇應可期待。

  第二,歐債問題仍然艱難,但也有望逐漸緩解。一方面,希臘退出歐元區及其帶來的衝擊仍充滿不確定性,義大利、德國大選,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諸多政治風險對歐債危機處理産生變數;另一方面,歐洲央行推出OMT購債計劃,已經大幅降低歐債危機的系統性風險。總體觀察,今年歐元區內需仍將持續疲弱,但在寬鬆貨幣政策環境及弱勢歐元助益下,今年歐盟經濟有望轉負為正。

  第三,東亞經濟不容樂觀,但值得期待。去年底日本、韓國相繼完成領導人選舉,新領導人上任伊始,經濟即是最大的政治,兩國必然要面對重振經濟的要務,日韓兩國拼經濟的力道在2013年必將有所增強。然而,去年日本不僅是歐元區外唯一經濟衰退的傳統發達國家,政府負債佔GDP比重已超過200%,全球第一。雖然日本央行長期維持零利率政策以對抗“通貨緊縮”,但日本多年來積弱的經濟體質不會在短期內有較大改善。韓國同樣面臨振興經濟重任,雖然韓國外向型經濟網路比較完善,但國內同樣面臨産業轉型升級的考驗。加之朝鮮半島局勢不穩定,韓國經濟能夠保持穩定增長,也存在諸多變數。如果日、韓兩國經濟能夠保持正向增長,那麼對兩岸經濟來講也是難得的利多因素。

  在挑戰與機遇面前,兩岸要進一步深化經濟交流與合作,保持兩岸經濟的穩定增長,確實存在相當大的變數甚至風險,這就需要兩岸進一步攜手並肩,把握機遇,克難前行。

  首先,大陸“十二五”規劃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對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未來大陸社會經濟工作的主線,而其中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成為主要內容之一。大陸産業轉型升級將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契機,同時也為整個臺灣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促進作用。

  一是兩岸經濟仍然具有明顯的互補性。大陸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均比較豐富,內需市場廣闊;而臺灣在科技研發、企業經營、市場運作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未來兩岸完全可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強強聯手,實現更大的互利雙贏。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