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臺北故宮博物院與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辦,集結了大陸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8家博物館珍稀館藏文物的“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展。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記者會上介紹相關情況。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2012年9月,62歲的馮明珠接下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這是她在臺北故宮工作的第34個年頭。見證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交流的許多歷史時刻,推動過許多兩岸文物交流工作的馮明珠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文化是兩岸最容易産生共鳴的領域,兩岸故宮的交流更是能夠感動人心。
據統計,自2009年至2011年,臺北故宮參觀人數從257萬上升到385萬,而截至本月10日,參觀人數已逾410萬。“今年總人數超430萬是一定的。”馮明珠説,其中大陸游客所佔比例不斷攀升,今年已經近半,達48%。
為了緩解參觀場所的擁擠,臺北故宮延長了參觀時間。“我們過去是‘朝9晚5’,現在開館時間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6點半,每天加班兩個小時,並在週五和週六延長至晚9點,給遊客更充裕的時間。”馮明珠表示,故宮還通過同時段控制進場人數在2800人以內、讓導遊使用耳機講解等方式,疏導客流、營造更舒適參觀環境。
如今,在開館的任何時間點前往臺北故宮,都能看到絡繹不絕的大陸游客,聽口音便知來自許多不同的省區。他們有的成團進出,有的則以個人遊的方式享受著更從容的參觀節奏。
談到2009年兩岸故宮正式互訪,馮明珠向記者透露,向北京故宮借展文物,以前是“想都不敢想”。臺北故宮策劃“清世宗文物大展”時,缺少雍正肖像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北京故宮提出借展,“沒想到對方立刻就答應下來”。
隨後,臺北故宮向臺“行政院”提出兩岸故宮交流計劃,得到時任“行政院長”劉兆玄的大力支援,作為優先執行的“感動人心計劃”之一。而臺灣當局不允許“部會首長”訪問大陸的規定,也由此進行了修改,時任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最終順利率團訪問了北京故宮。
兩岸故宮破冰互訪,達成9項共識,在文物展覽、圖書出版品、人員互訪與學習、圖像資料相互使用、志工服務、文創商品開發等方面,都進行著熱絡的交流。
北京故宮新任院長單霽翔,對於馮明珠來説非但不陌生,反而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兩位新院長上任,除了互通電話之外,首次的視訊會議也將在近期舉行,機制化的交流合作,令雙方的溝通如行雲流水,順暢默契。
馮明珠説,除了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與瀋陽故宮、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都有很好的交流,從“康熙與路易十四”,到《富春山居圖》合璧,成功案例不勝枚舉,未來兩岸文物領域仍有很多可以共同做的事情。明年的乾隆藝術品位展覽,就將再次向北京故宮借展。
記者問及臺北故宮文物何時能夠實現到北京故宮展出,馮明珠感嘆道:“我也希望真的有那麼一天!”由於目前還存在某些環節上的障礙,馮明珠表示,通過兩岸簽署文物交流協議的方式未嘗不可,但她更期待能與北京故宮直接簽訂借展合約。
“2015年10月,兩岸故宮都要過90歲生日,我們也在研究要不要共同做一件事情來慶祝。”馮明珠如是透露。(中新社記者 路梅 董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