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的“生活美學”:低薪時代的高調生活

時間:2012-03-02 10: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低薪時代的來臨,在臺灣幾乎已是全社會的普遍認同。兩岸同等資歷的工薪階層,收入差距已經在快速縮小。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普通的臺灣民眾仍能保有一種“高調生活”。這個高調,既指高格調的生活品質,也指人們在追求生活品質時的積極、高調態度。

  而這樣的“高調生活”,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與 “高收入”息息相關。其實不然。這種生活情調更多的是與臺灣人的創意有關,而這種創意,則與人文環境的熏陶與浸潤密不可分。臺灣“文建會”大約在五六年前開始“生活美學”計劃,如今,這個概念已經在臺灣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是埔裏“18攝氏度巧克力工房”的手工巧克力,還是在臺北開了數家連鎖店的“瓦城”泰國料理,都源自曾經很不起眼的小小創意。在低薪時代中,許多人借由臺式“高調生活”生發創意,然後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生活與工作相得益彰,互為表裏,把生活活出創意,把創意變為商機,或許是臺灣人最有價值的生活智慧。

  一個社會的生命力,並不僅僅體現在肉眼可見的硬體上。我接觸到的臺灣人,若論工資收入與居住環境,與大陸同胞處在差不多的水準。但是,他們多數人都很會玩也很愛玩。其中頗有熱愛藝術、沒有穩定工作的年輕人。當同齡的大陸青年在忙著攢錢買房娶媳婦的時候,他們在玩塗鴉、單車環島或是週游列國。

  這樣“高調生活”的年輕人,在臺灣比比皆是。對於“低薪”話題,他們在抱怨過後,表示並不會為了追求高薪而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事實上,臺灣的社會福利體系健全,健保服務甚至可以讓老人家沒事去醫院聊天交朋友。沒有太多後顧之憂的臺灣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心力過自己的“高調生活”。(燕子)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