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4日電 由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及北京交通大學合辦的“2011兩岸大學青年全球環境論壇”,24日在臺灣大學發表論文,休息期間大陸學生接受媒體採訪,赴臺參訪的大陸學生不約而同地説,臺灣垃圾分類做得很精細,連廚余都分成二種,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據“中央社”報道,“兩岸大學青年全球環境論壇”24日展開,休息期間大陸學生分享兩岸環保概念時,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沙靜雯表示,幾天參訪下來,發現臺灣的垃圾分類非常確實,塑膠瓶、玻璃、紙類都有專門的垃圾桶,不像大陸通常只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二種。另外,臺灣連回收廚余都分成養豬廚余跟堆肥廚余,讓初來乍到的他們印象深刻。
北京郵電大學學生劉趁也説,一住進臺大宿舍,帶隊人員便特別叮嚀要入境隨俗,把垃圾丟進正確的回收桶中。臺大宿舍有三個簡易的分類桶,近幾天他們到各地參訪,發現一些企業公司的分類更精細、桶子更多,且都附有詳細的説明告示。
但來自北京的劉趁提到,她在學校裏要洗手、洗澡,都得插上專用的“水卡”,依照用水量扣點數,點數用完得花錢儲值,不像臺灣只要轉開水龍頭,水就嘩啦啦地流出來。她也觀察到臺灣學生洗澡似乎洗得比較久,比較不懂得節省水資源。
北京郵電大學學生姚茜穎則分享,大陸學校裏的回收用紙觀念已經非常普遍,影印用紙一定正反面都使用完,才會再收集回收。另外,北京市許多家庭都習慣在庭院、小花園裏種果樹,主要是為了興趣,也可為都市帶來一些綠意。像她家裏一直都種有棗樹,偶爾還有鮮美的棗子可吃。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吳嘯天來自北京,比較兩岸三地環保措施,他認為臺灣起步最早,北京稍晚,而香港在某些地方最落後,例如香港的垃圾桶很少有分類,都市裏人口擁擠,也較沒有綠化的空間。不過,幾個月的交流下來,發現各地青年學子對環保的共識極高,幾乎沒有觀念衝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