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之星”號。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直航後,兩岸交通以空運為主,海上客運除“小三通”外,其他客運量並未成長。臺灣當局交通部門認為,定期郵輪直航兩岸,未來可期待。
兩岸海運客運發展最成熟的是直航前就已開始的“小三通”。據交通部門統計,從2001年1月實施“小三通”至今,載客量持續增加,2010年有137萬人次,2011年達147萬人次,今年因增加夜航,人數可望破150萬人次。
不過,直接航行臺灣本島與大陸的海上客運,因面臨海象問題,營運就比較辛苦。
現在兩岸定期海上客運航線並不多,都是大陸的船舶在航行,其中“中遠之星”可載600名旅客,經營廈門─臺中、廈門─基隆及臺州與基隆;另有高速船“海峽號”可載700多名旅客,經營平潭─臺中。
根據船務代理業者的説法,平常載客率約1到3成,多半是陸客團,少數是臺商,臺灣旅客大概不超過2%。
臺灣港務公司説,臺灣海峽位在洋流交錯之地,海象瞬息萬變,尤其在東北季風盛行季節,海象更惡劣。1年幾乎有一半時間,浪高超過2米,平均有40天浪高達4米。
船務代理業者説,夏天海象較穩定,旅客搭船往來兩岸比較舒適,但只要有東北季風,多半都會暈船。
臺灣交通部門較看好郵輪定期航行兩岸。交通部門説,國際郵輪因不是兩岸船舶,現在只能以包船方式航行兩岸。2009年大陸安利團約上萬名員工分9梯次搭郵輪來臺旅遊,造成轟動。不過,因是包船,來回都只有安利員工搭乘,郵輪航行兩岸像曇花一現。
根據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今年發佈的研究報告,過去的10年,多樣化的郵輪旅遊産品不斷出現,新的郵輪目的地不斷開發出來,郵輪的設計概念也不斷更新,船上和岸上活動越來越新奇,郵輪建造得越來越大且華麗,顯示今後郵輪旅遊,將帶給遊客更加新鮮、多樣化的假期體驗。
據統計,2005年到2010年,亞洲郵輪市場年成長率平均已達8%到9%,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交通部”説,郵輪噸位大,航行速度慢,不易有暈船問題,加上船上有各種遊樂設施,是旅遊的一種方式。但只有成為定期航線,才有機會經營多點停靠的營運模式,旅客在郵輪彎靠的點,可以上船或下船,郵輪的經營才會有吸引力。
今年8月底,有業者試著安排14萬噸的國際郵輪“海洋航行者號”,從上海經基隆到日本,及基隆經韓國再到天津。臺“交通部”認為,雖然距定期郵輪營運模式還有一段距離,但已有突破,郵輪定期直航兩岸,應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