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上述辦法將引導保險資管公司由專門管理保險資金的金融機構轉型為綜合管理多種資産的專業資産管理機構,保險公司利潤來源有望實現多元化。
險資投資渠道拓寬
在保監會拓寬保險資管邊界的同時,也賦予其“十八般武藝”,不動産和股權投資、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無擔保債券、境外投資、衍生品等投資渠道將向保險資金全面開放。
中國證券報此前已報道險資在無擔保債券、股指期貨、基建債權等領域的創新政策。在衍生品領域,險資未來可以參與境內、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但僅限于對衝風險,不得用於投資,具體包括對衝或規避現有資産或負債的市場、信用或流動性風險;對衝已確定在未來三個月內擬買入或賣出資産的市場風險,或鎖定其未來交易價格;對衝或規避特定資産和負債組合以及公司整體的各種風險。
在融資融券領域,保險公司未來可參與的具體品種包括存單質押融資、債券回購、證券轉融通、賬戶間融資這四類。
在不動産和股權投資領域,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權範圍擬增加“現代農業産業經營的重點龍頭企業、《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核準的能源、資源企業的股權”;間接投資股權形式明確為可投資農業發展基金、養老産業基金和保障房基金。與此同時,投資比例也相應上調,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等相關金融産品的比例分別由不高於公司上季末總資産的5%、4%上調至10%、8%,但兩項合計不得高於10%。
在境外投資領域,保險資金可投資的品種有望拓展為貨幣市場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不動産類産品,以及以這些基礎資産為標的的投資基金,包括證券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部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投資國家和地區包括25個發達市場和20個新興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監管部門擬放開所有預期可開放的投資渠道,只要符合償付能力等要求,險企均可投資操作,這有利於提升險企投資收益率,但也對保險投資能力和人才儲備提出更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