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年化收益5%以上、買保險送iPad mini或千元話費,保單初始費、管理費和無風險保費全免,一年後退保也不收費……近日,各家銀行爭相推出了高收益理財産品,不少保險公司也不示弱,紛紛推出了“高收益”保險産品爭奪一杯羹。保監會公佈今年前五個月人身險保費收入數據顯示,“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佔原保險保費收入比例超過30%,表明投資型産品越來越受到市場歡迎。專家提醒,保險産品和理財産品屬性不同,理財類保險産品雖然年化預期收益5%以上,但保底2.5%之上的收益並不能絕對保證,消費者最好根據自身情況選購。
預期收益5%成萬能險“標配”
近日,光大銀行官網推出的“光大永明光明財富1號年金保險(萬能型)”産品銷售火爆,這款保險期限1年,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保險公司還大搞抽獎,贈送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話費,一等獎客戶還贈送iPad mini。新華人壽新推的“精選一號”兩全保險(萬能型)和附加“精選二號”兩全保險(萬能險),雖寫明保證收益率2.5%,但連續3個月公佈的月份年化結算利率都達到5.25%。泰康人壽推出的“旺財1號”萬能險,預期年化結算利率也寫明為5.15%,而且宣稱“四無”:無初始費用,無保單管理費,無風險保費,一年後無退保費用。
“以前萬能險預期收益率也就3%到4%,最近怎麼一個個都把收益率調這麼高?”昨日,向日葵保險網等網站不少網友在討論。
銀行網點熱推保險理財産品
北京一家保險公司業務經理鄭彤透露,近期保險公司趕著機會推出了“資金型保險産品”,尤其是一些中小公司或新成立的保險公司最為積極。“現在不少産品公佈的月份年化結算利率已超過了5%,加上渠道維護費等,成本至少6%。這類産品,保險公司利潤並不大,但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衝規模,賺取鉅額的現金流,另一方面也是為搶佔渠道網點。”
“別看這是保險産品,銀行也願意代理,有的業務代理費是每筆三五千,有的是直接返點,對銀行來説穩賺不賠。”農業銀行一家網點大堂經理説,這兩種産品看似有競爭,實際上區別挺大,銀行理財産品的特點是發行時間少,短期流動性強,一般有起售門檻;保險産品銷售不受短期利率影響,期繳躉交都可以,更像是長線類投資産品。
月結算率不代表最後收益率
近日,保監會公佈了今年前五個月“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其中“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與“原保險保費收入”之比,從前四個月的29.4:100上升到了31:100。尤其是生命人壽、安邦人壽、天安人壽、華夏人壽、正德人壽等一批中小規模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甚至超過原保費收入。
這意味著目前已售的産品中,投資型産品比例大幅上升。
“實際上,萬能險按月公佈的年化利率,要隨著保險企業自身投資收益的情況同步調整。理論上不能排除一種情況:萬能險在銷售的時候將收益率標為5%,但最後實際收益率並沒有達到這樣多。投資型保險産品應該是中長期投資,不能把預期年化收益率、月結算率當成最後的收益率。”業內人士提醒。
申銀萬國分析師指出,萬能險産品有保底收益(1.7%到2.5%),但保底之上的收益並不確定。有些産品聲稱“投資特定的金融産品項目”,但具體投資項目是什麼,風險如何都沒有詳細註明。對這種保險的投資項目,購買者最好詢問清楚,並根據自身情況謹慎購買。(實習記者 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