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搶錢” 理財産品連漲四週

2013-06-25 08:49     來源:新京報     編輯:王偉

  銀行“錢荒”,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抓住其中機會。記者昨天查閱各家銀行理財産品發現,為了吸引資金,各家的銀行理財産品最近是“一天一個價”,收益率創年內新高。據銀率網統計,截至2013年6月24日,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連續四週上漲,上周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4.58%。

  早買一天收益率少0.7%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經常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吳先生這樣感慨最近的市場。“前天還覺得買了收益4.8%的90天期理財産品是撿了便宜,沒想到昨天同樣的理財産品就漲到了5.3%。如果投資10萬塊錢的話收益少了125元。”

  記者走訪數家銀行了解到,當前預期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産品,多出現在股份制銀行,如今5%左右的理財産品已經算是較低的收益率了。中信銀行的一款對私4個月期的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6%,而華夏銀行近日還特別追加了兩款72天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則達到了6.6%至7%。各家銀行的理財産品收益均創年內新高。

  據銀率網統計,截至2013年6月24日,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連續四週上漲,上周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4.58%。其中一個月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上周大幅跳漲0.5個百分點至4.23%,1至3個月期限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8%,上漲0.15個百分點。

  高收益或難持續

  此輪理財産品收益率飆漲源於季末資金短缺,接下來一週,理財産品收益水準還將保持高收益率。銀行人士稱,等度過“艱難的”年中,到7月中下旬,銀行資金面緊張的局面或可緩解,理財高收益的現象將難以持續。

  在看見收益率不斷攀升的同時,投資者也別忘記了風險。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6月21日至25日,有200款産品公佈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4款産品到期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多為結構性理財産品。正在運作中的光大銀行“同享二號”中華精選投資理財組合投資5年虧損近30%。

  中央財經大學陳穎認為,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較短期限內較高收益的理財産品應該是安全的,這與目前貨幣市場的狀況相符,但收益較高期限又較長的理財産品,隨著銀行資金面的變化,可能會有一些問題,需警惕風險。

  ■ 放大鏡

  理財市場面臨重塑

  “有同事一直問我,這麼好賺錢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做,那是因為我們就是在等這一天。”好買財富CEO楊文斌昨日在一個內部會議上説,

  楊文斌説的“好賺錢的事情”,是説過去幾年中,信託公司、理財機構發行的期限錯配的産品。在過去數年中,這些機構發行短期産品,將其投入市場中的長期項目中去。

  “比如市場中有半年期的産品,給客戶6%的收益,通過期限錯配,轉而投入到1-2年10%的産品中去,輕易獲得4%左右的利差”。楊文斌描述了這樣的情形。

  他説,一些信託公司的資金池有500億元甚至更大。

  在過去幾年中,由於銀行受限于嚴格的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被稱為“影子銀行”的體系快速發展起來。今年一季度末,信託公司管理資産規模已達8.7萬億,券商在過去一年也發展了1.8萬億這樣的業務。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説,去年四季度以來社會融資規模的高速增長顯示信貸政策非常寬鬆,但是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非常有限。市場的一個共識是,這反映了最近新增信貸很大一部分並沒有流向實體經濟,而是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支援銀行表外業務及其他一些監管套利行為。

  前述理財産品,正是空轉和套利的例子。

  很多人也有疑問,這些長期配置的錢最後去了哪?一些學者的研究可能給出了眉目。

  經濟學家高善文在2012年底對影子銀行的研究中發現,不同部門杠桿率(負債率)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國進民退”的變化。其中2008年來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杠桿擴張,而民營企業的杠桿率下降。

  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在2006年是負債率近60%,而2012年底僅有40%左右。

  而杠桿率上升的部門,正是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産背後的金主。這些産業的投資形成了中國影子銀行中最為龐大的部分。信託行業的數據顯示,在8.2萬億的資金信託中,34%是基礎産業和房地産信託。

  回到財富管理市場上,一些機構正期待市場能得到重塑。  (吳敏)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