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業經營大幕開啟,銀行紛紛著手“圈地”。4月20日,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全資子公司———民生加銀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標誌著民生銀行在資産管理領域的佈局再下一城。
“近年來,為了適應金融市場不斷深化融合、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增多的趨勢,民生銀行加快了綜合化經營步伐,先後設立了民生金融租賃公司、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初步形成以商業銀行為主體、跨市場的綜合經營格局。”民生銀行行長洪崎表示,“資産管理業務作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市場前景廣闊。民生加銀資産管理公司能夠營造民生銀行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生態,提升持續銀行的盈利能力。”
去年11月,證監會就出臺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此後,基金公司設立子公司開閘。到目前為止,已有包括工銀瑞信、嘉實等數家基金公司獲准設立子公司,為銀行理財産品開展通道業務,信託、券商、保險、基金公司等也均可成為銀行理財産品的通道服務商。
據悉,民生加銀資管公司籌備成立至今,項目儲備規模已超過千億元,立項規模超過了600億元。目前該初步建立了資産管理業務運作管理體系,將打通一二級資本市場、股權與債券市場,業務類型將涵蓋委貸、票據、股權質押、定增、資産收益權、股權投資等,涉及能源、旅遊、金融、房地産等眾多行業。
實際上,目前,國內大型銀行大都涉足基金、證券、信託和保險業務,而其他股份商業銀行往往僅涉足其中的一到兩個業務領域。不過,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在證監會、銀監會的政策開放下,不少股份制銀行都在加速佈局綜合化經營的業務。興業銀行、北京銀行投資設立基金公司事宜已獲得監管部門批准,銀行係基金公司的數量已達到10家。
除此之外,根據央行統計,在銀行綜合化經營的佈局中,已有6家銀行投資了保險公司,10家設立或投資了金融租賃公司,3家投資了信託公司,3家設立了消費金融公司。從綜合化經營採用的模式上看,大多以銀行為主體成立銀行控股集團,或直接搭建金融控股公司。
截至去年末,中國銀行業的金融資産已經超過120萬億元,每年利潤規模也超過了1萬億元。在行業規模巨大的背後,利潤高度依賴存貸利差的模式並未完全改變。因此,通過綜合化經營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成為商業銀行的普遍選擇。
“銀行綜合化經營已探索了七年有餘。而金融脫媒加速的契機推動政策和銀行的探索步伐提速。2002年至今,人民幣貸款佔社會總融資規模的比例已由90%下降至58%,與此同時,企業債融資佔比則由2%上升到11%,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向以企業債融資為主的直接融資轉化。在此過程中,單純依靠存貸利差收入的股份制銀行首當其衝,盈利模式的轉變倒逼銀行紛紛向金融控股集團升級。”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不過,也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混業經營將給監管部門的監管政策帶來挑戰。
“銀行集團內部業務互補和創新是開展綜合化經營所獲得的優勢,但集團內部交易和新業務跨機構的合作與擴散,往往成為傳遞、放大綜合化經營風險的主要途徑之一。銀行監管當局應明確督促商業銀行在綜合化經營中建立跨機構、跨業務的風險防火牆制度,要求銀行集團內各附屬公司在業務合作中必須堅持法律責任獨立、關聯交易合規的原則,以避免附屬公司間的連帶責任風險及客戶、銀行集團整體利益受損的情況。”上述銀監局人士進一步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