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佈的3月CPI同比增速僅為2.1%,解除了短期內市場對於通脹擔憂的預期,而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全線下跌更是顯著消減了通脹預期。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大大低於此前的市場預期,推動大宗商品整體價格創下六個月來的單周最大跌幅。
數據顯示,一季度大宗商品走勢為2010年以來同期最差表現。追蹤所有大宗商品價格的道瓊斯-瑞銀商品指數第一季度下跌了1.1%。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由於上游價格下降有助於需求逐漸復蘇,在中短期內有助於多國實體經濟復蘇,遏制全球通脹壓力,因此儘管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經濟的影響帶有兩面性,但總體來看是個好趨勢。
此前,美國執行QE4使得大量剩餘的資金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劇新興經濟體的輸入性通脹。
2月國內CPI同比增幅攀升至3.2%。雖然3月跌至2.1%,但招商證券研究員認為,本次通脹水準的快速回落主要受疫情因素的影響,而未來通脹水準的走勢仍存在向上的壓力。四個季度的通脹水準預計分別為2.4%,2.6%,3.4%,3.8%,全年CPI水準預計為3.1%。
通脹走高壓力依然不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顯著緩解壓力。
向松祚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也可能使過去新興市場國家飽受困擾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緩和。過去幾年中,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出現嚴重通脹,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將有助於全球實體經濟復蘇。不過,他同時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也會對農業、林業等基礎産業造成負面衝擊,從另外一個角度影響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