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存款“保衛戰”將打響 利好“跨時點”理財産品

2013-03-23 14:5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郜利敏

  近期不少銀行在加大攬儲力度,部分銀行頻推高收益率理財産品,還有些銀行私下裏推出了“存款返現”、“定存貼息”等優惠活動,如100萬元定存一年返點5%。,1000萬元以上的大額存款日息甚至高達4%。為了應對季末時點的業績考核,一些銀行員工甚至自掏腰包支付高額利息,而這些員工與客戶也多為私下“口頭”約定。目前,監管層已在嚴格監控銀行高息返點的攬儲行為。不過,即使出現違約現象,客戶也僅僅損失“返點或者貼息”,本金與銀行利息基本不會出現閃失。

  針對不規範的“資金池”理財業務,銀監會在年初召開的內部監管會議上,要求商業銀行首先開展內部風險自查,若三個月內無法完成整改,需向公司董事會報備,並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此次監管部門嚴厲要求,現場檢查若發現銀行仍然違規開展此類業務,將考慮停止其從事理財業務的資格。銀監會監督整改期間,銀行在發行理財産品時會更為謹慎。

  中長期存款利率“上調10%,一浮到頂”正在由城商行逐漸向股份制銀行蔓延。此前按兵不動的股份制銀行開始對2年期、3年期定存利率進行調整,存款利率市場化開始呈自下而上的態勢推進。例如,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一家分行正在開展一項暫時性活動,將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由此前的3.75%、4.25%上浮10%至4.125%和4.675%。“利率上浮”是“利率市場化”走出的第一步,利率上浮的幅度對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將産生深遠影響。

  被網友稱作“私房錢殺手”的銀行賬戶資金保底歸集業務,近來受到部分銀行限制,具體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在中小銀行爭推資金歸集業務搶佔存款資源時,有的國有銀行卻對此業務做出限制,這使得市民難以將國有銀行的賬戶歸集到其他銀行進行賬戶統一管理。銀行人士分析,銀行此舉的目的在於遏制存款外流。“資金歸集”業務是在超級網銀的基礎上實現資金歸集功能,這種技術確實存在削弱國有銀行吸納存款的優勢。

  本週共有654隻理財産品發行,新增産品涉及60家銀行,産品平均期限為124天,相比上周平均期限113天有一定幅度增加,本期中長期限的理財産品發行量較多。本週人民幣理財産品佔92.97%,與上周的96.33%相比略有下降,外幣理財産品依舊以港元、美元、澳元為主,其中美元産品的發行量和預期年化收益率均有所下降,澳幣理財産品則出現“雙升”。

  産品收益率呈現小幅回落趨勢,除7天、1年期限産品以外,各期限産品收益率均出現小幅下降。從收益率分佈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行的産品收益率相對偏高,各期限預售收益率最高産品多由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行發行,其中平安銀行發佈的産品中,有兩款産品收益率排在了相應期限類的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廣東華興銀行的短期7天類理財産品仍佔據第一的位置。

  從理財産品投資分佈來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券商資管類産品比重增加,除組合投資類産品以外,固定收益類産品比重依然較高。(□本報記者 殷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