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城市如火如荼的財富管理市場相比,分佈地域更廣、聚集人群更多的縣域市場卻仍是眾多理財機構尚待開墾的“處女地”。
今年春節期間,記者走訪了河北南部多個縣城,了解最基層的縣域財富管理現狀。在當地居民的眼裏,存款、買房仍是其投資理財的主渠道,而券商、基金、信託等金融機構仍未觸及這些區域。
存款、買房是理財主渠道
談到對投資理財的理解,在縣城中學任教近三十年的老丁告訴記者,前幾年一有錢首先想到的就是存款,而這兩年最大改變便是“買房”。不過,對於老丁來講,買房除投資升值外,也兼具為兒子結婚自住功能。
“在縣城如果沒有房子,女方一般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抱著兒子畢業後回家的初衷,兩年前老丁咬牙在縣城中心位置買了套110平方米的兩居,均價2100元每平方米,現在同樣位置的房子已經漲至每平方米3500元。
由於承接了部分邯鄲産業轉移帶來的製造業和勞動力,老丁所在的縣城已成為邯鄲房價漲速最快的縣城之一,短短三五年,當地房價已從最初的1000元上下漲至目前的3000元上方。
走在縣城的大街上,成片的在建樓盤四處林立,其中不乏二十多層的高層樓宇,與記者多年前上學時全縣最高五層的印象判若兩地,而前來縣城買房的除有類似老丁這樣的剛需盤,自己不住而坐等升值的投資客也大有人在。
回想近年縣城房價的上漲速度,老丁時常感慨,如果早兩年動手就好了,不過他也慶倖幸虧買上了,不然要花多少冤枉錢。相比房價的上漲速度,老丁的收入增長和以往的存款收益簡直“弱爆”了。
這次春節,老丁的兒子告訴他決定留在省會發展,且將來肯定不回縣城,而幫兒子在省會買房,則成為老丁下一個理財目標。最終,他決定將縣城的這套房子先挂出去賣掉,然後湊足首付款。“買房要趁早”,老丁告訴兒子。
券商、信託仍是“空白點”
在縣域居民的財富管理市場上,老丁的理財行為可視作一個最普通的樣本。在縣域居民眼裏,對於財富管理機構的認識,仍停留在身邊僅有的幾家銀行,他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商業銀行,哪些是政策性銀行。
在老丁所在的縣城,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家券商影子,而對於最近的一波行情,他們多數聽説了,但大多數並沒有參與,而若參與,一般只會選擇基金,而非直接開戶炒股。因為在他們印象中,“炒股”一詞幾乎等同“虧錢”和“賭博”。
除股票、基金外,最近兩年在大城市熱銷信託産品,在縣城居民眼裏,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不過,對於銀行發售的理財産品,他們倒並不陌生,甚至身邊不少居民已是銀行理財産品的客戶。
“縣域理財市場很大,但除銀行外,大多數金融機構並沒有分到一杯羹,這裡除有政策因素外,金融機構對於縣域市場的忽視也是重要原因。”當地一家銀行支行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這位支行負責人眼裏,縣城居民對於金融機構發售的理財産品起初也非常慎重,在看到身邊人買了收益到賬後,有了明顯的“賺錢效應”,銀行理財産品的客戶也就日漸多了起來。
不過,相比銀行理財産品、基金等理財渠道,“買房”仍是縣域居民公認的最穩妥的投資渠道,並且都十分堅信以後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遍佈縣城周邊數百個村莊數十萬農民希望進城,做城裏人的置業需求。
“除了買房,我們都想不到還有別的更好投資方式。”一位在縣城擁有多套住房的居民稱,只要有錢,還是買套房子比較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眼下縣域居民這場以買房為主投資渠道中,他們對財富管理教科書的“資産配置”卻甚少了解。不少居民不僅傾囊而出,而且還將全家所有資産和負債全押在房産上,而一旦房價下跌無法變現,潛在風險亦不容忽視。
而縣域居民在理財渠道和理財意識上的空白點,這也是試圖進軍縣域市場的眾多財富管理機構市場機會。記者 陳俊嶺 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