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銀行理財業務四大熱點

2013-01-31 09:25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近年來發展迅猛,社會廣泛關注。理財業務會對銀行帶來哪些影響?銀行理財産品風險幾何?銀行運作有哪些不規範之處?下一步監管會有何新舉措?記者30日就此採訪了業內人士及專家。

  理財影響有多大?

  統計顯示,2012年末我國銀行理財産品餘額已超過7萬億元。快速發展的理財業務對經濟發展及銀行自身帶來哪些影響?

  “銀行理財産品是連接直接融資工具和居民財富的橋梁,對改善社會融資結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説,大部分銀行理財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産業政策領域,有助於引導社會資金合理投資,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服務實體經濟。

  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説,銀行理財業務是對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做出的有益探索,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多投資選擇。據估算,去年銀行理財産品年化加權平均收益率約為4.1%。

  “理財産品收入已成為工行中間業務收入的支柱品種。”工行資産管理部副總經理馬續田説,發展理財業務是銀行調整經營戰略的重要推手,有助於提高銀行的投資管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銀行理財業務風險幾何?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銀行理財業務的主要風險,是“資金池”運作模式潛藏著流動性風險,以及理財産品存在投向和兌付的風險。

  王岩岫説,目前,部分銀行繼續在開展不規範的“資金池”理財業務。

  所謂“資産池”,是銀行把不同期限、不同品種的理財産品混在一起,把自營業務與代理業務也混在一起的運作方式。它易産生期限錯配,通過借新還舊、滾動發售維持運營,一旦出現募集困難或鉅額贖回,將面臨流動性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部分信託理財産品存在兌付風險,多為銀行看好融資項目後再研究融資形式,由於受貸款規模和籌資限制,採取理財産品方式規避規模,實現融資。“問題主要不是出在融資形式上,而是出在融資項目的評估上。”

  此外,應警惕一些銀行賬務處理不統一,利用機構理財調節監管指標,或通過券商、基金等通道變相監管套利。

  據悉,銀監會已將“資金池”理財業務列為今年現場檢查重點,同時擬出臺措施規範理財産品投資的風險防範。

  “目前銀行理財市場處在培育發展階段,存在一些風險點,但總體風險可控。”王岩岫説。

  銀行運作有哪些不規範?

  銀行理財業務運作不規範,主要表現為銷售行為不規範、誤導銷售現象時有發生和資訊披露不充分。

  記者瀏覽多家銀行官網上的理財産品,發現多數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産品投資範圍、投資比例、收益分配等資訊披露過於籠統。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説,理財産品銷售兌付環節,要看到資訊披露的渠道,更要強調資訊披露的可知性和易理解性。

  閻慶民強調,銀行必須規範自身的銷售行為,將風險提示放在首位,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資訊。工行、光大等多家銀行高管表示,正在進一步加強理財業務資訊系統建設,加強理財産品資訊披露。

  下一步監管會有哪些舉措?

  現行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法規框架,是在2005年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基礎上建立的。銀行理財業務快速發展,市場發生變化,部分法規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

  王岩岫表示,銀監會將逐步修訂和完善理財業務的監管法規框架,在制度層面保證銀行理財業務有法可依。

  據悉,針對理財産品市場投資環節問題較多,銀監會正在制定“理財産品投資運作管理辦法”;在完成理財産品市場主要環節規範的基礎上,將修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銀監會將繼續完善監管制度框架,不斷健全理財産品風險監測系統等基礎設施,運用好準入、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監管處罰等手段,嚴格監管産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同時,推動加強銀行、證券、保險監管政策的協調性,以科學有效的監管支援和鼓勵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閻慶民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