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銀行”理財穩增值 “玩血拼”網購淘便宜

2012-12-17 10:18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范樂

  賺錢難?“跑銀行”理財穩增值

  市場淡?“玩血拼”網購淘便宜

  能掙

  理財“三個一點”惹人愛

  “今年靠投資賺錢真不容易。”這是滬上許多投資者近一年來的總結。股票跌得找不著北,黃金十年大牛市走下來也邁不動步了,限購令下房産交易清淡,以往的最佳投資品種一個個“無可奈何花落去”。

  儘管市場寒意陣陣,有一個品種卻是人見人愛,持續走紅。回報穩一點,期限靈活點,收益高一點,銀行理財産品憑此優勢,在投資的長跑中勝出。

  回報穩健一點

  市民余先生是標準的上海宅男,勤奮工作之餘,最大愛好是擔任家庭的“財政大臣”,炒股票、買黃金、投基金、購銀行理財産品,樣樣不“脫班”。每個季度末,他都會在電腦上製作一份家庭投資收益報表向太太報賬。“今年大勢不好,股票虧得多,”他嘆息道,“難做啊。還好有理財産品等穩健投資撐著,到現在整體資金虧損10%左右,比起光做股票強多了。”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由於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理財産品成為很多投資者的首選,銀行推出的不少理財産品開售後很快被搶購一空,甚至頻現“秒殺”。像浦發銀行上月和本月各推出一期行慶專屬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為4.5%。由於數量不多,只能採用限購的辦法,規定每位客戶最多購買5萬元。

  交行近期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固定收益銀行理財産品連續位於小康家庭未來願意投資的産品之首,且投資意願在不斷增強。今年股市表現低迷,固定收益類資産被市民視作規避風險的良好選擇。

  收益高出一點

  據普益財富統計,前三季度我國銀行理財産品發行規模超過20萬億元。在龐大數字的背後,是投資者對商業銀行信用、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的信心。12月第一週,國內有39家銀行發行了417款理財産品。其中6個月至1年期限的平均收益率為4.40%。本週,京津冀地區市場銷售的人民幣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0%。

  銀行理財産品除了保本固定收益品種外,還有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産品,需要承擔一點風險,但很多市民長久以來的印象就是“錢放在銀行總歸是放心的”,買的時候匆匆看下條款就簽字了。不過,理財經理提醒大家,購買前還是要仔細閱讀産品説明書後才落筆。比如理財産品一般沒有到期是不能提前提取的,但有些産品明確可以用來做質押貸款,碰到急用可以調頭寸。

  購買靈活一點

  工行上海分行的相關人士分析説,現在理財産品可供選擇的期限較多,短中長期皆有,但多數客戶偏愛中短期産品,對資金的靈活性要求較高。預期收益未必最高就好,更看重理財産品之間“無縫”滾動銜接,一期結束了馬上買接下去的一期,資金不閒置,這樣相對收益比存款要高,還有更多的靈活性。

  比起有時間光顧網點櫃檯的老年人,“上班族”時間緊張。不過,隨著銀行渠道的創新及智慧手機逐漸普及,網上銀行讓理財産品的購買向全天候發展。下了班,銀行也到了關門時間,網上銀行卻24小時不打烊。端坐電腦前,選購起來更加從容而且方便。“晚8點黃金檔,理財夜市專屬産品準時開售。”一些銀行開通了網上“理財夜市”,解決了上班族白天無法到營業廳購買産品的問題,延伸了銀行的“營業時間”。本報記者談瓔

  會花

  網購“價廉物美”樂陶陶

  2012年中國網民最關心啥?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最新發佈的“2012年度搜索風雲榜”顯示:基於5億中國網民過數十億次的搜索結果,“淘寶網”登頂今年最熱搜索詞,其後才是“QQ空間”“優酷”“NBA”“新浪微博”等熱詞。

  如按“光棍節”時“天貓十淘寶”總銷售191億元要送7200萬件包裹計,則今年已“淘”出約40億個包裹,超過全國快遞包裹總量的半壁江山。

  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發佈《中國電子商務2013藍皮書》預測:明年將成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臨界點,網購金額或超1.4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超過5%。網購從往年的小年輕時髦消費,到今年普及為中老年人也積極參與的全民消費,已是國人“能掙會花”的最大年度消費熱點。

  網上“人造節”一個接一個

  去年“雙十二”,淘寶網成交額就有43.8億元;而剛過去的今年“雙十二”,規模與成交額均遠超去年。來自第三方比價導購平臺———51比購網的數據顯示:從本週一進入“雙十二”預熱期,國內主要B2C商城的訂單量平均上漲了53.7%,環比2011年同期上漲97.8%,其中來自淘寶網的訂單量最大佔到32.68%。從用戶最喜愛的電商平臺看,前五名依次為:淘寶網、京東商城、易迅網、1號店、蘇寧易購。

  相比去年“雙十二”贏過“雙十一”,今年“雙十二”卻不敵“雙十一”。這兩天,部分網上賣家總結説,這次“雙十二”的銷量不及“雙十一”的一半;而買家表示,“‘雙十一’大出血還沒緩過勁來,一看‘雙十二’價格還不如‘雙十一’就忍了”。實際上,模倣線下傳統零售的“造節”行銷,今年以來各大網購平臺為了多銷多賣湊出了不少節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稀釋了單日的波峰能量。

  從6月18日的“網購狂歡節”第一次大規模打響電商價格戰,到8月15日“四國大戰”約架3C家電;從“雙十一”(“光棍節”)“天貓十淘寶”創下191億元的國內單日零售紀錄,到剛落幕的“雙十二”(“要愛要愛節”)有超過1.5億買家參與———這些平淡無奇的日子,被電商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戰和奪人眼球的口水戰塑造成“節”。在各種“網購狂歡節”的刺激下,我國網購用戶規模已超2.1億人,到明年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

  服務待升級體驗更到位

  然而,過於頻繁的促銷和真假難辨的折扣,也讓部分消費者開始對“瘋狂網購過節”生厭。在今年“雙十二”當天,淘寶網上八成參與的賣家都是星級和鑽級的中小店舖,當天專用於買賣雙方溝通的聊天工具———阿裏旺旺創下了歷史最高登錄人次。更仔細地問訊、更個性地消費,明年將是國人典型的“淘寶”狀態。

  另外,除了服務和體驗有待升級,“貨不對版”目前也還是困擾國人網購的“老大難”。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網購交易額近8000億元,但難掩制假售假不斷翻新的現狀。對此,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日前在全國工商網路市場監管現場交流會上透露,全國網購交易額80%以上出自大型網路交易平臺網站、B2C網站和團購網站,所以明年首先將其列入日常監管重點,檢查網站交易規則,糾正和消除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同時對網店要逐步監管,“僅刪除違法商品資訊不夠,還要提高違法經營成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