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説我們有母行渠道的便利,但在我們幾款高保障的産品出來之前,我們就賣不過另一家保險公司‘定期利息+0.5%’的産品——産品也是爭奪市場的重要方面。”日前,一位銀行係保險公司總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2012年近半年來,諸多保險公司開發的新産品目錄,“珍珠計劃”“樂盈盈新型養老年金保險計劃”“第五代遞增型保障計劃——金佑人生”……一系列壽險創新産品,讓人目不暇接。而這些産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各家險企謀求在細分市場中形成“壟斷”優勢。
創新是險企站穩腳跟的保證
“創新,是一個公司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根本保證。”隨著保險主體的日益爭奪,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CEO們感受到了創新的重要性。
據統計,去年上半年,分紅險保費收入佔壽險保費收入比重達91.6%,壽險市場“一險獨大”的問題日益突出。保險産品同質化競爭成為行業公認的現狀。
不過,普華永道的一份研究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從保險産品的類型來看,傳統險增幅大於分紅險增幅,體現出各上市公司日益重視保險保障型産品的市場開拓、結構轉型的政策導向。
具體到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對2012年上半年與2011年上半年的壽險保險合同收入比較顯示,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傳統險增長率分別為24.8%、5.14%、15.55%,高於其整體壽險增長率4.98%、1.20%、10.44%,也高於分紅險增長率2.06%、0.01%、9.65%。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壽險公司每年推出的保險新産品在數款到數十款之間,産險公司每年推出的新産品有數十款到數百款之多,綜合産壽險來看,2013年一百餘家保險公司計劃新推的保險産品高達幾千種乃至上萬種之多。
“並不是所有的産品推出後都能夠獲得市場的認可,事實上,很多保險産品推出來之後,在市場上賣不出去,很快就會被我們放棄,重新開發新的産品。”一位保險公司董事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即便是新開發的保險産品能夠“熱銷”,保險公司也要考慮其潛在的“長尾風險”。例如,疾病保險方面,如何加大對醫療機構和醫療費用等方面的制約,有效降低診療成本,對保險機構的盈利水準將帶來很大影響。
某保險公司總精算師對記者表示:“從産品開發的流程上來講,很花時間。具體的過程包括産品設計、定價、報備、後期系統開發的測試等等。一般在每年10月,我們會制定明年整個年度的新産品開發計劃,在開發之前,我們會進行大量的溝通工作,了解市場對産品的需求所在。同時,對明年監管層可能在産品的政策變動方面會做出相關的設想。計劃完成後,在具體的産品開發上,我們每個季度都要和業務管理總部進行溝通,初步確定新産品的保險責任、給付條件及定價,並初步測算該産品的利潤情況。”
“接下來,先召開産品開發委員會全委會議,徵求相關部門的意見,包括銷售部門、後援部門等。如契約管理部對核保風險的一些看法,IT部門對系統開發上的一些建議、財務部門對盈利水準的測試等。這個結果先上報公司管理委員會,經管委會同意之後,才按照業務流程準備上市。”上述總精算師表示,“投入市場後,業務部門每月都會對新産品的銷售情況進行反饋,據此,我們可以從中了解新産品的銷售情況。”
而如何避免隱藏在 “退保”中的“套利”行為,也是新産品開發過程中要掌握的技巧。一位保險行業人士表示:“如果代理人佣金+客戶退保金高於初期保費,對保險公司來説,則意味著存在著被合謀‘套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