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頻頻漲停的背後

2012-11-29 10:17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902,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0個基點,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個交易日的升值態勢。就在11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一開盤即強勢上揚,並且很快觸及6.2223的漲停上限,從而創新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的新高。在近一個月的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已經21次觸及漲停上限,實為自2005年7月匯率改革以來所罕見。業內專家表示,這表明央行近期減小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力度,匯率價格更多地由市場的供需雙方決定。業內專家表示,十八大後匯率制度改革重點會放在增加匯率對市場供求彈性及人民幣國際化上,並通過有效市場機制來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對於造成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漲停的原因,對外貿易經濟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分析稱,主要是歐美發達國家推出量化寬鬆,使全球流動性氾濫。

  此外,中國經濟增長開始逐漸回穩,提振投資者信心,也增加了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海關總署11月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貿易順差達320億美元,創45個月以來新高。這是造成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和現貨價上升的主要因素。日前,匯豐公佈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為50.4,為13個月以來首次回升至50的榮枯分水嶺之上,這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

  中國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分析説,最近人民幣整體還是升值的。他認為人民幣匯率近一個月出現多次漲停,在人民幣近期升值的趨勢背景下屬於正常現象,我國經濟明年還會呈現比較平穩的狀況,再加上全球的量化寬鬆總體還會保持,在外界看不到明朗的形勢背景下,人民幣的發展自然會處於升值中。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近期市場情緒由前期對中國經濟和貨幣前景的過於悲觀轉向樂觀,是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強的主因。外匯局指出,在主要發達經濟體相繼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政策、主權債務危機出現積極進展、國內外貿出口增速加快、經濟顯現觸底回升跡象等因素作用下,市場對於我國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的緊張情緒有所緩解。

  還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的不斷攀升也是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漲停的主要原因,自7月份以來,全球部分地區的人民幣需求有所增加,這與人民幣即期匯率止跌回升的時點非常吻合。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指數的負相關性將越發顯著,因此,在美元指數走弱階段,人民幣顯現強勢特徵是非常合理的。

  人民幣匯率此輪漲停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業內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予以分析和解釋。有市場分析人士稱,越是接近均衡匯率,匯率的波動就越是劇烈,升值預期和貶值預期交替出現的情形就愈加頻繁。因此,這一輪“漲停”背後未必就是市場對人民幣長期連續升值的預期。宗良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雙向波動時期。人民幣匯率近期仍將保持小幅升值或波動的局面。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分析表示,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變化更多的是與國家經濟實力與競爭力有關。中國經濟相對於發達國家的增長優勢仍將繼續存在,因此,人民幣雙向波動並不意味著人民幣的升值進程結束,人民幣升值將是長期的趨勢。也就是説,人民幣可能出現升值或貶值的雙向波動,這是人民幣匯率逐漸向均衡匯率趨近。總體來説,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人民幣匯率基本上處於穩定小幅升值區間。他還預計,十八大後匯率制度改革重點會放在增加匯率對市場供求彈性及人民幣國際化上,並通過有效市場機制來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同一天,美國財政部公佈了向國會提交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這份半年度報告指出,自中國2010年6月重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升值,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下降。此外,中國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強匯率機制的靈活性,並承諾邁向更加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制度。基於這些因素,美國財政部認為中國不符合匯率操縱國的定義。報告還稱,中國在努力促進消費、轉變經濟結構,經常項目不平衡狀況不斷改善。中國在匯率市場化改革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自2010年6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9.3%,實際匯率升值達12.6%,人民幣匯率自2005年以來已累積升值40%。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