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泡沫不容忽視 借港進內地不足信

2012-11-09 08: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分析稱,港元匯率上升反映有熱錢流入,相信熱錢是來自美國聯儲局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熱錢需要港元作投資。

  渣打環球市場主管、企業銀行聯席主管陳銘僑表示,估計熱錢仍會流入一段時間,相信是環球基金經理的資産配置,冀投資組合有一定的亞洲資産,而非狙擊港元。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指出,投資者會看好不同市場,如果有部分人認為投資香港會好過投資美國,這部分的資金就會流入香港。

  熱錢或將持續至 規模遠遜上一輪

  作為自由經濟體,資金可以自由進出香港,不受限制。以往,香港不止一次出現過熱錢涌港的現象。那麼,本輪熱錢涌港會是怎樣一個規模呢?香港的金融分析人士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此次熱錢可能會持續涌入,但規模將遠不及上一輪即2008年底和2009年,美國首次推出量化寬鬆(Q E1)時的那一次。

  香港特區政府的資料顯示,2008年底美國首輪量化寬鬆推出後,熱錢大量涌入香港,當時金管局單日最高沽出高達160億港元。從2008年底到2009年底,資金流入香港銀行體系結余總額高達6400億港元。

  此次熱錢涌港,金管局十度入市的注資總額為322億港元;截至11月6日,香港銀行體系戶口結余為1808.68億港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本港銀行體系總結余對比過去水準不算很高。不過,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熱錢流入規模雖然暫時所見有限,但除了美聯儲的Q E3外,歐洲央行又承諾購買債券,日本亦加大買債規模,令國際資本可能會持續涌入香港市場。香港銀行公會主席馮婉眉表示,隨著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以及日本加大買債規模,相信資金流入本港情況將會持續,但預料不及首次量化寬鬆政策(Q E1)時的規模。

  雷鼎鳴認為,目前開始流入的資金,只是美國在Q E3首月出手資金的其中一小部分,Q E3是無限期每月進行,意味著資金陸續有來。而再入香港的資金規模,要視乎美國于大選後,剛獲得連任的奧巴馬會否推出本土利好經濟措施,改善當地失業率問題。

  “即使熱錢持續有來,預計本次熱錢規模也遠不如2008、2009年。”東方匯理亞洲高級分析師張淑嫻告訴記者,當時,在雷曼公司破産和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市場對美元失去信心,資金將港元作為美元的替代品,在避險需求下,大量資金涌入港元。而這次熱錢襲港主要是由於市場情緒好轉,市場上對美元資産的需求仍然很強,並沒有避險需求,因此預計凈資金流入量會少很多。

  張淑嫻表示,由於週邊市場,特別是歐洲短期內都不會有特別重大的事件發生,而且人民幣可能還會維持強勢,因此預期未來兩至三個星期,應該還會有凈資金流入香港,會再見到香港金管局入市。

  不過,張淑嫻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到了年底,熱錢流入可能會減少。“我們預計到年底,人民幣就不會再怎麼升值了,可能市場炒港幣脫鉤的熱情會冷卻,熱錢流入可能會少一些。”

  規模雖小影響大 防範泡沫莫輕心

  根據經驗,資金持續流入與資産價格上揚有很高的相關性。陳鏡沐告訴記者,2009年逾6000億港元規模的熱錢涌入香港,至今仍停留在香港金融體系並未離開,再加上這次涌入的熱錢,其影響不可小覷。如果短期內這些熱錢沒有機會獲利離開(比如通過政府重新檢討聯匯制度,並令港元兌美元升值而獲利離開),中長期留在香港,將會推高資産價格。

  張淑嫻表示,熱錢涌入香港,將對香港資産價格形成上升壓力,而這實際上是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必須要承受的結果。

  張淑嫻説,多年來,亞洲貨幣普遍升值,港元兌亞洲貨幣已經貶值了很多,不僅是一般的資産價格,即使是消費品價格都有上升壓力。“香港的利率跟美國,非常低,資金沒地方去,唯有炒作其他資産,而這是採用聯匯制度需要接受的結果。”

  與許多金融界人士的看法一致,張淑嫻也認為,熱錢將會流入香港股市。不過,她表示,目前港股表現相對落後,因此不太擔心股市的風險。不過,如果熱錢持續流入,涌入其他與民生有關的資産,比如房地産市場,甚至消費品,就會引發民生問題,特別是當工資漲幅追不上通脹的情況下,問題更嚴重。

  受到熱錢涌入影響,香港股市近期已大幅上升,並且成交量也放大。11月2日,恒生指數突破22000點,創出一年多以來新高。金融界人士認為,股價受刺激上升後,會再刺激樓價上升。

  香港樓價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累積了較大的升幅,今年以來更是屢創新高,市民因為樓市升幅超出購買力而抱怨。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表明,解決好房屋問題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重點工作。

  10月26日,特區政府果斷推出兩項樓市調控措施,一方面提高額外印花稅的稅階,並將適用期延長至3年;另一方面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註冊的公司購買香港住宅,需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從需求方面抑制風險。張淑嫻認為,政府調控樓市,限制外資買樓的作法正確。

  謝國樑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也擔心熱錢涌港會增加香港股市及樓市的市場風險,並會引發通脹問題,從而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他分析,香港股市如繼續往上炒,就會與實體經濟脫節,産生泡沫風險;股價上升亦會刺激樓市,若美國經濟復蘇,利率回升,樓價將出現很大調整風險;而資産價格上升必推升通脹,給聯繫匯率制構成新壓力。

  此外,他指出,美聯儲推出Q E3,美元短期內會有較大的貶值壓力,人民幣會有新一輪的升值壓力。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港元兌人民幣貶值,香港的資産價格往上衝,會抵銷匯率貶值帶來的資産貶值的影響,這又會帶來資産泡沫的壓力。

  對於熱錢帶來資産泡沫問題,特區政府已經在積極防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0月28日撰文指出,特區政府和金管局已有政策措施應對資金流入可能帶來的資産價格泡沫風險。為了維持銀行體系穩定,金管局已多次推出逆週期的監管措施來收緊銀行按揭貸款的準則,以防範銀行因資産價格上升而過度放貸,並會視乎市場發展推出進一步的措施。

  “熱錢借港進內地”香港業界不認同

  香港不少業界專家學者表示,本輪熱錢涌港的重要目標是香港股市。“在外國投資者眼中,投資港股即投資中國。”雷鼎鳴説,因中國有資本賬限制,外資把資金投入港股,買入中資股,看好國內經濟和企業盈利前景。熱錢會以炒股為主,因炒樓脫手較難,“股市升得快,資金就會馬上沽貨套利”。

  不過,內地有部分專家和媒體認為,熱錢只是將香港作為轉机站,其最終的目的地是中國內地。對此,張淑嫻一笑置之,她與多位香港金融界人士都不認同。

  張淑嫻表示,熱錢涌入香港炒人民幣升值,並不意味著資金會涌入內地。她解釋説,由於香港實行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而市場始終認為將來港元會與美元脫鉤,改為和人民幣掛鉤,因此通常來説,當人民幣大幅升值,市場就會炒作港元與美元脫鉤,這並不一定是炒即時脫鉤,但是將來一旦脫鉤,港元就有升值壓力。張淑嫻認為,熱錢以香港作轉机,著眼內地的説法不太合理。

  謝國樑也表示,內地經濟正經歷調整,股市低迷,而且內地股市由於制度性原因,市場不透明而且內幕交易頻生,上市公司又不派息,投資價值相對較低;樓市方面控調不會輕易放鬆,熱錢流入內地可炒作的項目不多,又有外匯管制,因此儘管不排除會有熱錢想流到內地,但誘因不足。

  儘管認為“熱錢大軍壓境,借道香港伺機入內”的説法不足信,但香港不少專家學者希望,香港和內地要加強金融監管合作,共同防範熱錢遊資襲擾。兩地有關部門應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控制資産市場的價格,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管理,嚴控遊資投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