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間價趨穩 匯改迎來新機遇

2012-11-02 13:31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在最近6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已5度漲停。不過記者觀察到,人民幣中間價已開始小幅回穩。短期因素衝擊過後,即期匯價有望向中間價靠攏,人民幣匯率將以雙向波動、基本穩定為主,這一輪人民幣升值或已進入尾聲。

  升值壓力略有減緩

  11月1日,儘管人民幣對美元在即期市場再度觸及上限,當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則小幅下行15個基點。

  事實上,自10月30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便重返6.30上方,不再創出新高。

  相較于中間價的小幅回調,人民幣對美元在即期市場的走勢依然活躍,在最近的6個交易日中出現5度漲停。據市場人士反映,較此前兩次開盤即封漲停相比,近兩日人民幣升值壓力確實略有減緩。

  中國銀行金融分析師列出三大因素:一來,如果任由人民幣升值,將不利於穩定外貿出口;加上美國大選很快就將落定,人民幣缺少繼續升值的外部動力;另外,美元經濟向好,有望在未來數個月轉強,屆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轉弱並雙向波動。綜上所述,人民幣的升值因素逐漸趨弱,對美元匯率即將見頂。

  “同人民幣匯價預期最相關的其實還是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因素。此前,大部分市場人士都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在8%以上,由此整個經濟下調幅度超預期,”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剩下的幾個月內,人民幣對美元會位於6.3上下附近波動。”

  分析人士稱,由於美元拋盤可能已消耗殆盡,一旦央行在力挺中間價的態度上有所轉變,購匯盤可輕易推動人民幣走軟。除非央行仍適度保留對市場的干預力度,否則極易出現人民幣走勢的逆轉。

  國際“熱錢”並非主因

  10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近1%,並在即期市場屢現“漲停”。隨即媒體陸續報道稱,QE3導致“熱錢”流入境內,從而推升人民幣匯率。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上述並非人民幣走高的主因。建設銀行高級研究經理趙慶明表示:“我國仍實行資本管制,短時間境外資金的大規模流進流出操作上難度較大,‘熱錢大規模衝擊’一説難以令人信服。”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QE3與人民幣匯率的關係不大。由於人民幣外匯市場迄今仍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境內市場,參與機構以中資大行為主,走勢相對獨立,不易受到境外影響。”

  究竟什麼支援了在岸人民幣匯率走高?

  首先,目前市場還是以結匯為主。並且在中間價堅挺之下,企業與銀行都意識到,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貶值,為了避免潛在的虧損,拋售美元就成為短期的最佳策略。

  此外,銀行間市場上人民幣流動性的暫時性緊張也是推高人民幣匯價的又一因素。中國銀行金融分析師侯麗萍介紹,商業銀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本幣流動性變差,急於從各種渠道獲得人民幣,因此可能會通過拋售美元的方式來達到一部分目的。如果美元處於貶值行情中,則這一現象可能更加明顯。

  由此可見,在市場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市場受境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也逐漸上升,成為投資交易者的考慮因素之一。

  出口企業有迴旋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特點,讓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改革萌發了新期待。

  最顯著的特點是央行的態度。與以往不同,中國央行在這一輪升值過程中表現超然,沒有明顯干預,也沒有利用中間價“維穩”,可謂順勢而為。對此,國際市場也將進一步肯定。

  專家稱,人民幣匯改或將引來新的突破。星展銀行經濟學家周洪禮預計,明年一季度左右,央行可能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浮動區間進一步擴大,以增強人民幣彈性。

  不可忽視的是,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進程中,令外貿企業生存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一達通副總經理肖鋒告訴記者:“中小企業感到了來自匯率的壓力,但應對辦法不多。受匯率波動影響,許多中小企業的外貿訂單呈現短期化趨勢。”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傑也指出,國內企業在匯率風險管理方面很不成熟。數據顯示,從4月到9月期間,由於人民幣出現階段性貶值,銀行代客遠期售匯(企業買遠期美元)均大於遠期結匯,導致企業鎖定了一個高的價格買入美元,而未鎖定賣出美元的價格。

  面對企業的擔心和顧慮,丁志傑建議,目前人民幣即期升值、遠期貶值其實給了出口企業迴旋緩衝空間,企業應通過遠期結匯鎖定匯率,或在訂單合同中加入價格調整條款等方法規避匯兌風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