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

2012-08-28 15: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范樂

  隨著上市銀行進入半年報集中披露期,市場對銀行業未來資産品質的擔憂進一步上升。

  過去幾年,銀行業激進式的放貸帶來了利潤的高速增長,同時,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也持續慣例性地保持雙降。很多業內人士曾一度擔憂,被高額利潤所掩蓋的風險,會否在某一時間集中爆發。

  在今年的二季度末,一些披露的數據似乎印證了這一趨勢。已經公佈業績的多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沒有再像往年一樣雙雙下降,出現問題的信貸資産再度抬頭。

  根據銀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二季度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達到4564億元,較一季度上升182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分別上升26億元、49億元、44億元和52億元。

  可以明顯看出,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在各類銀行中抬頭的速度最快,而大型商業銀行受影響則相對較小。對此,很多觀點認為,不良率的抬頭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金融機構強調“支農、支小”有關。

  我們認為,銀行業不良貸款的死灰複燃確實值得業界高度重視,但是究其根源則需要理性分析、理性看待、分類解決,“支農、支小”的方向不可發生改變。

  去年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宏觀經濟出現下行趨勢,一些重要經濟指標都出現了進一步的下降或收縮。在這樣的背景下,部分的行業、企業出現了危機,從而導致資金鏈問題,這是由於系統性因素造成的。作為同宏觀經濟依存度較高的行業,銀行業的貸款品質因此出現部分下滑難以避免。

  但是,銀行自身也應該尋找原因。在過去幾年信貸激增的時刻,確實有不少銀行缺乏理性,出現“衝動性”擴張,一些超出其管理能力的分支機構被設立、一部分信貸沒有嚴格遵守流程和要求。當下不良貸款反彈率最高的浙江等地,正是過去幾年銀行拼命扎堆、開設分支機構、兇猛放貸的區域。

  對此,各家銀行必須吸取教訓,不可因為短期利益的誘導而被衝昏頭腦,做出缺乏全盤統籌、長期考慮的決定。

  我們認為,對於“三農”和小微企業領域的不良貸款上升,各家銀行不能就此放棄或退縮。這兩塊薄弱領域所蘊含的風險確實相對較高,金融機構應該梳理在其中出現的不良貸款,分清哪些是系統性因素、哪些是産品設計上的缺陷、哪些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並對症下藥。

  金融是依風險而生的行業,不良貸款的出現只要在可控範圍內就並不可怕。“三農”和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未來轉型和發展的動力所在,面對此領域,各家銀行應當承認風險、研究風險、應對風險、控制風險,這樣才能抓住這塊未來的黃金領域,實現真正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反之,任何因為當下出現的困難而遠離這兩個領域,則會為未來的被淘汰埋下伏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