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北京銀行宣佈調高存款利率,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調整為3.5%,與五大行以及民生、招商等股份制銀行一致。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存款利率上浮10%,僅是利率市場化的試水,隨著央行對利率市場化相關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未來存款利率將上浮至更高區間。由此,大行與小行間的博弈也將更加精彩。
大銀行與小銀行的博弈
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趙慶明認為,目前銀行間的存款利率正處於博弈階段,小銀行提高存款利率更大程度上是迫於吸收存款的壓力,防止存款流失。但是小銀行在大銀行的壓力下,紛紛提高存款利率,這樣的定價是否理性還存在一系列疑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小銀行跟隨大銀行提高存款利率,這種行為是比較理性的選擇。因為目前大型商業銀行在市場中的號召力比較強,小銀行根據其價格參考定價,至少能保證不會存在太大的風險。
趙慶明則認為,提高存款利率對小銀行的影響不能一概定論。一般小銀行的客戶以中小企業居多,從這個角度來説,中小銀行在資金定價方面空間可觀。但是,這與地方經濟又息息相關。如果該銀行所在地區經濟發達,民營經濟活躍,中小銀行在當地的貸款議價能力較強,那適當地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對於該銀行的利潤影響不大。但是,若當地民營經濟不活躍,以大中型國企為主,中小銀行在貸款議價中無定價權,那麼一味地提高存款利率,顯然不利於銀行經營。在趙慶明看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各銀行存款利率大戰會倒逼銀行轉型,將更多的信貸資源投向中小企業。
對於擔心可能出現更加嚴重的錯配風險問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在銀行紛紛提高存款利率後,肯定會出現銀行內資金錯配的風險,但是風險不大。因為目前巴III裏面設定了兩項銀行的流動性指標,可對銀行起到制約作用。
利率放開不會一蹴而就
存款利率上浮10%肯定不是終點。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央行還會繼續擴大存款利率上浮區間,向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方向前進。但下一次的推進方式肯定不會是完全放開。
央行調統司課題組去年發佈的一份關於利率市場化的報告提出,“應抓住時機逐步擴大利率浮動區間,而不是一次性完全放鬆利率管制”。此外,利率的放開程度應與金融機構和企業、居民的接受程度一致,而不應産生過大偏離。這對於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方式進行了最為準確的概述。
郭田勇認為,在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和研究的情況下,央行不會一下子放開利率,否則銀行也會覺得無所適從。他認為,存款利率的上浮,會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在銀行資金定價能力逐漸提升的情況下繼續擴大。他預計目前的這種利率水準至少要保持半年左右,才能夠讓銀行充分消化。他認為,下一步再次推進的幅度也將是10%,即存款利率上限增至1.2倍。
高盛研究報告也認為,繼續擴大利率浮動區間的情況有可能在年內發生。他們預計,如果經濟前景繼續惡化,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將有另一次降息,並且將繼續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努力實現利率市場化。
不過,魯政委則認為現狀將維持更長的一段時間。他指出,繼續擴大利率浮動幅度,最後直至完全放開,路徑是清楚的。但此次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屬於一小步,是一個小幅度的實驗。在這個幅度中,即便有些銀行出現道德風險,問題也不是特別大,而且可以由此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但他不認為這種實驗會很快結束,一方面,存款利率是首次放開,需要一個評估。其次,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尚有需要完善的配套制度建設。而這決定了下一步不一定能走得很快。
如果參照中國的匯改進程可以發現,匯率的浮動區間從0.3%擴大至0.5%花了2年,從0.5%擴大至1%花了5年。
相關配套政策還有待完善
顯然,從存款利率上浮10%到最終的利率市場化,銀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段路要走多久,將取決於央行的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建設。
目前我國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並不完善,這也是利率市場化必須要謹慎邁出第一步的原因。央行調統司課題組此前總結稱,至少有幾項工作需要推進,首當其衝的是要選擇、培養一種能夠為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有效調控又具有廣泛市場影響力的利率作為中央銀行的目標利率。魯政委分析指出,理論上説,利率自由浮動之後,央行已經沒有可以引導市場的基準利率了。因此,央行必須從現在開始尋找可以影響市場的目標利率,如以回購的方式建立一個利率走廊。
此外,央行還要疏通利率傳導渠道,防止存貸款利率上升導致的倒逼機制,使中央銀行一方面失去了對存貸款利率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間接調控又可能難以有效運作。另外,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市場基準利率體系仍不完善,還不能很好地為金融産品定價提供有效的利率基準。
魯政委指出,利率市場化還面臨著存款定價缺少參照物、缺乏通脹目標等一系列問題。最重要的是,存貸比也限制了銀行自由決定貸款與存款的匹配,他認為,這些因素如不解決,利率市場化難以大幅推進。
而在日前發佈的2011中國區域金融運作報告中,央行亦表示,將繼續加強利率政策監督管理,密切跟蹤利率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新情況、新變化,引導金融機構理性定價,提高定價透明度,自覺維護利率競爭秩序,因地制宜採取多種形式指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定價制度,改進定價技術,提高定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