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結構從年初開始悄然生變。一直以來銀行新增信貸的中流砥柱——中長期貸款的增速開始慢于短期貸款,同時票據融資開始大規模擴張。4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535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0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265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407億元。
“實體貸款需求不足”和“短期貸款票據融資盛行”正在成為一枚貨幣的兩面,困擾著銀行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尤其是近期票據融資數量的激增,更導致票據貼現利率出現急劇下行。
專業人士表示,前幾個月信貸雖然總量不少,但效果不好,核心因素在於過多的短期貸款和票據填充規模,而産業鏈較長、資金帶動作用較大的中長期貸款佔比則一直保持低位,“這也許與房地産投資低迷和國家整體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下降有關”。
該人士表示,“中長期貸款的佔比減少算是一種回歸。2009年和2010年因為經濟刺激政策,固定資産投資等方面的長期貸款比較多。而今年這方面貸款已恢復常態了。”
雖然整體信貸需求下降,但是為了完成央行逐月下達的信貸指標,銀行被迫只能從票據下手,通過貼現來提升貸款的總量。“此外,今年以來,銀行存款流失嚴重,在抑制銀行信貸投放能力的同時,銀行通過票據融資來吸收保證金存款的動力很強。”該人士稱,票據融資帶來的高比例保證金,已經成為新的存款替代品。
貸款短期化苗頭初現
根據日前央行公佈的數據,今年以來,不論是居民部門還是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量都在減少。特別是1-4月企業部門的中長期貸款增加量同比減少了8103億元,反映在貸款結構上,中長期貸款佔比持續下降。
一家股份制銀行山西分行的經理宋航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該行總行就要求他們壓縮中長期貸款的佔比,尤其是對地方平臺類貸款,監管機構此前已經有過多次分類檢查,整體把控異常嚴格,今年初更是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提出了“降舊控新”的原則。
“今年一季度以來,我行中長期貸款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宋航稱,中長期貸款多為項目貸款,這些項目絕大多數是地方融資平臺項目、房地産開發貸款等。因此,在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引導下,最近一年,商業銀行對房地産開發貸款的投放大大減少,即使是存量貸款也需要反覆。“以我們分行來説,4月份貸款是311億元,其中房地産開發貸款還不到9億元。”
不少銀行業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銀行的貸款頭寸相對還是比較寬鬆,但是有效需求不足,因為不少企業的終端需求減少了。目前商業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是6.56%,很多製造企業的利潤率達不到這個水準。“一季度以來,我們新增的貸款需求明顯減少很多,很多企業的存量貸款都在減少,企業對市場信心不足,有一些錢就先還貸款了,不再考慮新的投資經營。”
交通銀行總行授信管理部盧迪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觀望,“中長期貸款還是要看投向,行業的限制比較多,而房地産、製造、出口等受宏觀經濟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企業,目前不少商業銀行是退出的。”
房地産貸款方面,雖然房企能夠承受的貸款資金價格與其他行業相比仍較高,房地産行業目前的需求也還比較旺盛,但銀行對於房地産的抵押控制得還是很嚴。今年以來,在信貸額度有限的情況下,銀行對於客戶的選擇更加挑剔,一般資質的房企都不再選擇了。大型房企一方面風險相對低,另一方面能夠承受的貸款利率還是比較高的,因而成為開發貸的主要獲得者。
盧迪説,今年以來中長期貸款規模繼續下滑,充分顯示出在當前經濟滑落的過程中,企業投資意願低迷,中長期貸款需求不旺,整個經濟體對資金的需求也主要限于用以資金週轉的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
除了宏觀經濟中與固定資産投資相聯繫的中長期貸款減少,分析人士認為,上半年住房按揭貸款明顯放慢也是中長期信貸減少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雖然銀行還在做按揭貸款,但是樓市調控帶來了買房者的觀望,這使得整個住房按揭貸款明顯慢下來了。“按揭貸款一般都是較長期限的貸款,這類貸款規模下降也使得銀行中長期貸款規模縮小了。”他稱。
此外,在某股份制銀行人士看來,“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大規模發行,存款理財化導致資金在存款和理財産品之間大規模流動,嚴重衝擊了存款的穩定性,這也是造成貸款短期化的一個原因”。
不過近期,在經濟數據低迷和高層穩增長的表態下,投資及消費刺激政策頻出,從家電、汽車再下鄉到發改委快速擴大審批項目數量,這似乎讓各方對中長期貸款再度增長充滿期待。
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預計2012年下半年信貸結構將獲改善,中長期貸款佔比將穩步回升。在2012年信貸總量目標維持穩定前提下,銀行貸款議價能力並不會像2009年一樣快速回落,2012年下半年項目提前審批開工、引導新增信貸流向重大投資項目,既有利於帶動相關行業的需求回升,也有利於改善銀行新增信貸結構,穩定銀行的資産品質環境。
票據融資升溫
“經驗表明,當經濟增速放緩、投資增長放慢、盈利預期有所下降時,企業的借貸主要是滿足流動性需要,而非借長期貸款進行投資。從而表現為對公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加較多而中長期貸款增速下降,後者佔比隨之降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票據融資統計數據反映的是金融機構通過貼現或買斷式轉貼方式獲得票據的票面金額。央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單月新增票據融資分別為80億元、1106億元、1390億元、2407億元。票據融資月度增量佔境內貸款月度增量的比重由1月份的1%提高到4月的36%,票據融資在境內貸款中的地位明顯提高。一下子,票據融資再次成為閃光燈下的焦點。
券商分析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票據激增主要在於銀行通過票據來佔滿額度。現在央行給各家銀行逐月下達信貸額度,為了能夠完成指標,銀行只有不斷做大票據規模。
從四大行5月份的信貸數據觀察,前24天,信貸投放僅不到800億元,而截至31日,5月份新增貸款接近2530億元,三分之二的信貸總量投放集中在月末幾天。
“突然堆積出來的信貸總量大多數是票據貼現。”某業內人士指出,經濟的加速滑落,讓銀行避險情緒增加;另外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不足也讓銀行無法短期內通過信貸來完成監管機構下達的貸款目標,短期內能操作的就是票據貼現,“現在將額度佔上,為下半年中長期信貸置換積累空間。”
“在貸款不好投放又想保住規模時,做大票據‘魔方’又開始捲土重來。”某銀行人士總結道。
此外,保證金存款也是銀行看重的一大因素。
今年以來,表外業務的迅速發展帶動企業保證金存款增加。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保證金存款主要來源於承兌匯票的開立。“匯票不佔銀行的貸款額度,而開立承兌匯票必須存入30%至100%不等的保證金。”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今年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能做到30%很少,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説,當地銀行一般要求50%-100%的保證金。
某存貸比較高的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該行一直在大力拓展保證金存款市場,要求重視保證金存款的穩存增存作用,要求加大銀行承兌匯票、保函、信用證、電子商業匯票等表外融資業務發展力度。
“上半年開拓以貿易融資為背景的存款來源,在儲蓄存款外,強調保證金存款增長。”該人士表示。
另外,盧迪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近來票據融資大幅飆升的背後,當然還有價格因素,現在票據貼現利率顯著低於一般性貸款利率,所以企業兌票需求較強。
“獲得融資相對容易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説,“近期票據融資很多,基本上只要有一些貿易背景的企業就可以獲得;而如果是中長期貸款,審批流程就會很麻煩,銀行也會特別審慎。”
折射銀行惜貸情緒
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加之2009年以來貸款高速增長顯現出的銀行管理能力不匹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反彈壓力已經顯現,資産品質的拐點可能難以避免。
某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今年以來,該行不良貸款反彈完全超出此前預期,前5個月的不良規模已經達到了全年的目標。總行已經三令五申要求確保信貸投放的品質和安全。“現在總的授信標準提高不少,在2009年能做的項目現在已經無法通過項目評審,有些風險稍高的項目,我們寧可不碰。”
銀行人士表示,在銀行風險厭惡情緒上升之時,信貸結構轉向低風險資産,票據貼現在增量中的佔比超過1/3。“票據融資量增價跌的現象一般出現在經濟下行週期,反應商業銀行惜貸情緒之下,主動減少中長期貸款,增加短期信貸資産供應。”某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表示,惜貸是目前與2009年最大的不同。以發達國家為例,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宏觀經濟下滑會導致信貸縮量,即信貸增速應與GDP增速高度正相關。而中國國內宏觀經濟在2009年處於下滑週期,信貸增長卻非常快,這其實是不符合經濟學原理的。但當時能夠人為打破市場正常週期,靠的一是國家對銀行的行政影響力;二是當時銀行充裕的信貸投放能力,包括良好的資産負債表、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三是憑藉強大財政實力,政府部門具備大規模提高債務杠桿的空間。
“很顯然,當前上述條件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前不論從銀行積極性、信貸投放能力或者財政擴張能力來看,都已經不具備再次抹平惜貸現象的條件。”金麟説。
某銀行人士稱,從銀行角度看,短貸的期限雖然短,但如果一個企業已經到了不得不通過短期貸款維持正常運轉的地步,發放給這類企業的貸款風險更大。現在,尚難預見經濟好轉的時間點,銀行在向企業發放短期貸款時就不得不更加謹慎,因此在流動性寬鬆的大環境下,只要對企業經營的預期尚不樂觀,惜貸現象依然有可能發生。
該人士預計,今年前4個月中長期貸款在新增信貸中佔比較少,預計5月份情況依舊,但若經濟隨著刺激政策落實開始回穩,則未來幾個月新增中長期貸款將有所增加,且銀行可能會用中長期貸款置換票據,使得貸款結構改善,促進整體貸款收益率水準上行。
“對今年信貸數據的分析顯示,信貸增長乏力,既有供給方原因,又有需求方原因。”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建議,為了更好穩增長,在維持現有存款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允許貸款利率下浮範圍擴大。需求方原因主要是融資成本偏高對企業經營構成了一定壓力,降低融資成本有利於緩衝經濟下滑的壓力。但為避免貨幣政策放鬆導致類似上一輪刺激中出現的資産泡沫迅速膨脹,全面下調貸款基準利率並不合適,而擴大貸款利率的下浮範圍,將能夠使貸款成本降低的好處更多為實體經濟部門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