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雖存在下行壓力問題,但經濟增長仍保持在預期的區間之內,擴大內需的當務之急是要“兩條腿”走路。在國務院的決心之下,近一時期,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已經有了大膽嘗試,步伐顯著加快。因此,時下的中國經濟,最好的“穩增長”藥方,除了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負之餘,通過深化改革、開放,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讓民間經濟發揮活力。
近期,一些經濟數據不樂觀,給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帶來了懸疑和陰霾。從1月到4月,貿易、工業增加值、用電量、財政收入、貸款等一系列數據遠低於預期,6月1日公佈的中國5月PMI指數也出現下滑,達50.4%。顯然,中國經濟又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預調微調的著力點。但與上一輪經濟政策調整不同,這一次,民間資本成為“穩增長”政策的亮點。
其實,無論國家投資也好,民間投資也好,都是拉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08年年中以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執行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彼時,國內外經濟環境開始明顯惡化,投資和出口都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出口明顯下滑。為應對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避免我國經濟“硬著陸”風險,國家出臺所有應對措施,並明確提出要“保增長”。當前,中國經濟雖然平穩渡過了金融危機的衝擊,但喘息之後,接踵而來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繼“保增長”後,如何實施經濟的軟著陸,怎樣為“穩增長”,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成為當前宏觀政策的基調。而引導民資回歸實業,無論對於滿足實體經濟需求還是經濟平穩運作而言,無疑都極具深意。
近年來,民間投資在我國得到長足發展,民間投資增長速度快、佔比提高快。2011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4.3%,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幅高10.5個百分點,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為58.2%,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8.9%,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9%,比去年同期提高4.6個百分點。此外,更有調查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投資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繁榮城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雖是如此,民間投資仍然面臨不同的發展難題。對大型民營企業來説,進入基礎性行業領域的佔比一直期望能有所提高,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壟斷性行業的“玻璃門”和“彈簧門”現象難以打破,造成大量的民間資金游離于金融體系之外。國家發改委固定投資司司長王曉濤此前接受採訪時曾描述過這種現象:一些民間實業資本一度出現過漂移現象,有的成為遊資對某些商品進行過度逐利炒作,有的轉向所謂“賺快錢”的虛擬經濟領域。因此,作為經濟轉型期突出問題,民間資金轉化為産業資本,越來越引起關注。它不僅是中國經濟保持活力,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經濟金融改革需要突破的重要領域。
事實上,“穩增長”並不一定靠投資拉動,特別是政府投資拉動。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基點,也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舉措。三年前,正是依靠了擴大內需,我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實現了經濟回升向好。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的影響,我國出口增長出現明顯回落。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更需要發揮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但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裏特所説,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當前經濟形勢與2008年經濟危機後完全不同。當時是經濟急劇下滑,政府投資4萬億元拉動了很大的地方投資,但也增加了地方債務負擔。當前我國經濟雖存在下行壓力問題,但經濟增長仍保持在預期的區間之內,經濟政策的調整應更具理性。擴大內需的當務之急是要“兩條腿”走路,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同時,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激活民間資本潛能,改變民間資本總是“遊資”的尷尬地位,讓民間投資發揮獨特作用,鼓勵民間投資的有序進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務院的決心之下,近一時期,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已經有了大膽嘗試,步伐顯著加快。為落實“新36條”,此番各部委的集中表態,放開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準入領域,顯示出決策層對於破除壟斷,減少管制,鼓勵民營的堅定思路。雖然也有輿論表示,各部委的實施細則更像綱領,缺乏實質性的突破。但是,較之過去,已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一點,尤其在金融領域表現突出。目前,僅在浙江一地,就相繼出現溫州和麗水兩地的金融改革試驗區;而在全國,深圳、天津、上海等地金融改革創新的熱情也在高漲。按照“先行先試”的思路,本著為實體經濟服務,本著解決經濟金融突出問題的態度,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壟斷,公平準入,鼓勵競爭的各項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在積極探索。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擴內需、調結構的主體。審視當前經濟,“穩增長”需要動力引擎為保障。無疑,單純依賴政府投資僅算是刺激經濟的“強心針”,雖然效果顯著,但隱憂頗多;短期之內會奏效,但是長期來看卻不具備經濟合理性。為防經濟下滑,減稅負、擴內需、放民資才切中肯綮。要擴大內需,除了在新興産業上做文章之外,鼓勵、引導和規範民間投資,才是疏通經濟的源源活水。讓民間資本作為政府投資的補充,參與到實業領域中去,不僅可以疏導“遊資”,也可以提高相關領域的市場化以及競爭的程度。對於促進“穩增長”與推進整體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益處頗多,進而達到增強經濟內生動力的目的,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因此,時下的中國經濟,最好的“穩增長”藥方,除了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負之餘,可能就是打破壟斷,引進民資。通過深化改革、開放,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讓民間經濟發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