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依然是價值投資者理想的投資對象

2012-04-09 14:19     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輯:范樂

  節後大盤出現企穩走勢,許多板塊個股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可是只有銀行股板塊的個股走勢較弱,甚至以綠盤報收,這與各大報刊雜誌發表關於銀行業績不可持續穩定地增長有干系,客觀地講,無論市盈率還是市凈率,還是歷史的縱向比較、與國際銀行業橫向比較,目前來看A股市場的銀行股估值水準都處於A股市場的最底部,估值優勢甚為明顯,銀行股被嚴重低估,從已經陸續公佈的大部分上市銀行2011年年報顯示,多數銀行凈利潤增長速度快於2010年全年銀行業的盈利能力、資産品質、資本充足水準等核心指標都領先於國際同業,就可見一斑了。

  據銀監會最近公佈的數據表明,去年四季度銀行業凈息差維持2.7%高位,環比保持穩定,但同比擴大了0.2個百分點。在此基礎上,生息資産數量擴大將帶來凈利潤的穩定增長,據監管部門此前公佈的統計數據,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279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了201億元,不良貸款率也由三季度末的0.9%上升至1%,不良貸款長期保持“雙降”的格局被打破。過去隨著中國經濟近十年的高速增長,銀行業總資産從2002年末的23.7萬億增加到了2011年末的113.28萬億,9年翻了將近5倍,得益於資産規模的擴大和利差,2011年中國銀行(601988)業全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36%至1.04萬億,銀行業盈利增長水準達到歷史最好。去年四季度均出現了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逾期貸款餘額季度環比上升的趨勢。這使連續“雙降”多年的不良貸款,有點降無可降的地步,但是,我國的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才1%,按照國際銀行標準,現在太低了,確實是有反彈的壓力,由於宏觀經濟有望軟著陸這一前景不會大幅上升,不應該構成對銀行股投資價值的判斷。

  截至2012年2月末,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人民幣貸款餘額為56.2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顯著下降,其中2月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為7107億元,比1月份進一步下降274億元。如果按2012年全年人民幣新增貸款8萬億元計算,目前信貸投資增速低於按全年3:3:2:2的季度投放比例預期,信貸規模總量也總體低於預期。前兩個月信貸規模總量低於預期既有信貸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也有貸存比等指標制約銀行信貸供給的政策性原因,可能與市場信貸需求結構調整有關係,從銀行戰略發展角度看是件好事。因為,自2003年以來,我國主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與利息收入比率穩步提高,2011年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5149億元,比2010年增加1631億元,增幅達46.3%,高於同期凈利息收入29.3%的增幅。與2010年相比商業銀行對利息收入依賴程度繼續下降,非利息收入佔營業收入的佔比由2010年的17.5%上升為19.3%,這反映銀行非利息中間業務穩步增長態勢,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銀行業必須隨之轉型,資本消耗型的信貸擴張可能難以為繼,銀行機構高管們對此已有認識。對越來越嚴格的資本約束,非信貸業務的收入要向多元均衡方向轉變,銀行應從信貸仲介過渡到金融服務仲介。可與國際銀行的同行相比,其中間業務收入普遍在40%至60%,説明我國銀行業非利息中間業務依然有較大增長空間。所以講,對具有估值優勢的銀行股,仍然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我國銀行業將面臨中性偏緊的貨幣信貸環境中,在信貸供需關係改善、企業融資成本負擔能力下降等因素作用下,凈息差步入平臺期。對於一直備受關注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從上市銀行年報看,截至去年底平臺貸款整體品質穩定,風險可控。對於平臺貸款是否會出現風險,各家商業銀行行長均表示樂觀。尤其年報顯示上市銀行撥備總體充分,在收入端和費用端表現較好背景下,各家銀行計提的撥備比較充分,撥貸比和撥備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在今年銀行撥備仍有釋放利潤空間的狀況下,今年一季度銀行業績仍會表現得較為可觀,因此,銀行股依然是股票市場穩健的價值投資者理想的投資對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