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從價值規律 撿賤價好公司

2012-04-06 14: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資本市場的調控有如拉弓射箭不斷微調:箭瞄高了就壓低些,箭瞄低了就抬高些;弓拉得過緊就放鬆些,弓拉得過松就拉緊些。決定價值規律運作的自然法則是減少多餘的增補不足,從而取得自然力量均衡分佈、經濟利益的平均分配。如果遵守自然法則和價值規律進行投資,投資者就可以捕獲市場"異象"提供的機會,撿到好公司便宜股價的股票。

  除了資源配置功能外,股市的一大功能就是利益分配杠桿。自然規律運作雖然是動態的,但都圍繞一個動態平衡的中心運動,自然規律就是一股從不均衡尋求均衡的力量,通過"損有餘以補不足"維持自然系統在動態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自然規律控制價值規律,價值規律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必然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因此,真正掌握自然規律的人,預知事情變化,及時進行調整適應變化的格局和形勢,甚至根據天、地、日、月時空運作規律和四方利益力量變化,事先做好災害預警機制和解決方案,防止受"人性弱點"影響導致操作失誤。

  如果從人性的角度考慮,篩選好公司有下列特點。

  一是秉承中庸之道。中庸者,是事物的態勢處於不早不晚、不緊不松、不前不後、不上不下、不長不短狀態,恰到好處。好公司在處理與國家資本、國際資本、機構資本和居民資本間的關係中,能夠"守中",講究"不二法門",減少衝突,通過協同外部力量達成公司目標。

  二是制定好遊戲規則,信義第一。遊戲規則是公司上下左右共同遵守的"信"。上市想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立"信",才能得到內外的認可,才能有利可求。如果制度是制度,行為仍然按潛規則辦事,就是在走旁門左道,必然會受自然規律或價值規律制約。

  三是發揮全體員工聰明才智。員工是財富創造者,也是財富的共用者,不僅是通過合同只受約束的"雇傭勞動者"。管理層對於員工,需要做的是,既要制定遊戲規則,還得教育培訓其執業能力,更需要通過表揚先進而弘揚正氣。如果每人平均智商差別不大,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如果通過管理協調而得以發揮,就會盡人性,但需要管理層真正以誠相待,讓員工發揮聰明才智,人心齊,泰山移,公司就容易度過週期性危機時的困厄。

  當然,對於投資人來講,找到好公司後,還得找到好股票,找到好股票後,還得善於在適當的時機"止盈"。

  一是尋找失衡的低估值公司,在價值回歸中實現價值。所有公司會在週期迴圈往復中出現估值的偏差,有時估值過高,有時估值偏低。估值中樞如果是利率與利潤的比較,宏觀政策變化必然導致貨幣供求的變化,在利率與利潤不變時,貨幣供應增加,相當於股票需求增加從而導致估值高升;反之如果貨幣供應減少,則會導致估值下降。公司的估值除了與利潤、利率、貨幣供求關係比較外,還得有當時條件下國內外同行業公司之間、不同行業間的估值比較。只有這些比較下的相對低估的或者絕對低估的公司,才是相對確定的好股票。如果正處於行業景氣週期上升時期,投資者就認為是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反之則是風險高企的股權,除非進行重大資産重組或者其他政策扶持這家公司。

  二是交易只是為了利潤,不犯處置效應錯誤。投資者買入股票,是為了賣出股票獲得差價,股票是籌碼而不是"人情"。由於人性中情感"拋錨"原因,買入的股票持有時間較長後,投資者由於精神關注的關係,就會將感情投射到其持有的股票上面,就會注重相關公司的利好因素而忽略利空因素,特別是投資出現虧損時,往往繼續持有而非賣出止損。或者,買入的股票已經有利潤,但仍然期待更高的利潤,如果出現相反行情,則漠然處之,讓行情下跌銷蝕浮動收益甚至到達虧損後才止損。

  三是成功在於尊重規律運作。人性的本來是從眾行為、通過搭便車而減少風險,跟隨的投資策略因此成為散戶與機構共同的行為。從眾行為的後果是追高殺跌,即"損不足以奉有餘",將原來合理的估值拉升到遠遠偏離價值的景況。但自然規律是"損有餘而補不足",行情從何處來,將會回到何處去,即會向價值均衡方向發展。成功的投資者,尊重客觀規律,順應市場的規律,不與市場對著幹。如果一個市場歷史平均市盈率在20倍,理性的投資者一般不會去碰60倍以上的公司,即使暫時失去豐厚的利潤也不後悔。但是,這些理性投資者,寧願抱著10倍市盈率的股票,即使1年不升也此生無悔,因為價值規律必然為這些公司的價值回歸提供機會。

  四是保持智慧誠實,知錯就改。市場是眾多的投資者意志、情感、力量的綜合結果,是客觀規律的綜合反應,是全體投資人心態的匯聚,因此,道家老子建議投資者以市場為師,以百姓之心為心,如果發現自己投資方向、投資標的失誤,就不要尋找藉口堅持錯誤,而是勇敢地修正錯誤,及時改進自己的行為,再順從市場的方向與趨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