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內容關鍵點,用好幾個關鍵期限,急需資金用質押替代退保……
保險合同中的一些條款就像迷宮,經常把消費者弄得暈頭轉向。
不少保險合同中的條條框框,就是把消費者弄得暈頭轉向的“迷宮”。很多消費者表示,購買保險後,卻很難理解保險條款和相關權益。這些困惑真的沒法解決嗎?為此,重慶晨報記者專程採訪了保險公司的專業人士,請他們給消費者支招。
讀懂合同的關鍵點
“消費者購買的保險合同中包括了對保險權利、糾紛處理以及管轄權和不可抗力條款等眾多描述,乍一看去有點像‘天書’。不過,我建議抓住其中的重點句逐一理解,就能
找到理解保險合同的竅門。”幸福人壽重慶分公司營業部經理劉柱説。
消費者張先生2012年購買了一份保險,一次性繳費1萬元,保險期5年,張先生對合同中提到疾病身故保險金和滿期保險金都是11260元表示不理解。針對張先生的這個問題,劉柱説:“保險合同中有兩大重點,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通俗解釋,就是在這份保險中什麼事是保險公司要管的,什麼事是保險公司不管的。”
劉柱解釋道,張先生購買的是躉交(一次繳費)分紅型銀行保險,1萬元是累計保費,那1260元是指只要滿期(5年)就算分紅為0,除了1萬元本金,他也能拿到的錢。另外,假設張先生發生疾病身故,這11260元就作為賠付給受益人,這就是保險責任之一。另外,責任免除會在保險條款中用比較醒目的黑体字註明。“實在搞不清楚就和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溝通,當然也可以找律師諮詢。”
劉柱還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産品後會得到一份規範的保險合同,可讓保險銷售員將“保險合同概要一覽表”中所提示的重要內容用紅筆勾出來,回到家再逐條了解相關資訊。等全部弄懂了再簽合同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