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已不足兩周時間,但年末的銀信市場似乎略顯清淡,以往各大銀行高舉銀信理財産品大旗,發動歲末攬儲大戰的情景未能上演。事實上,據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解,日前監管部門曾召集幾家發行量居前的大行開會,已明確要求各行銀信理財産品四季度的發行規模不能超過三季度。
此外,據相關人士透露,監管層在會上也明確全年銀信理財産品的存量規模不能超過三季度末規模。此前曾有機構測算前三季度銀信合作理財産品發行規模為21955億元,預計在政策執行到位的情況下,全年規模也將控制在這一水準。
年末發行冷啟動
在2011年上半年高通脹的背景下,市場對於加息預期強烈,這也增加了投資者對理財産品的需求。與此同時,央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資金面一直處於從緊狀態,短期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銀行為緩解存貸比壓力,在今年的前三季度,每逢季末銀行存貸比“中考”之時,銀信理財産品,尤其是超短期理財産品的發行規模都呈突飛猛漲之勢。
産品短期化成為今年銀行理財市場的最主要特徵。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3個月以下期限産品佔比為64%,其中1個月以下的超短期産品約佔33.5%,而1年期以上産品佔比不足3%,短期化格局可見一斑。
但從本月以來的銀信理財産品發行市場情況看,往年出現的年末攬儲大戰目前暫未見硝煙,周發行數量與發行規模均處於自三季度末以來的低谷。
據用益信託工作室不完全統計,在本月過去的兩周中,平均每週僅發行100款銀信理財産品,預計周平均發行規模為300億元,這一數字對比三季度末時的周平均水準已縮水過半。
為何在年終“大考”來臨時,各家銀行卻選擇偃旗息鼓了?
控制新增規模
“主要還是監管原因,目前監管部門對理財産品的管理基調就是控制規模。”對此,上海某股份制銀行投行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據其透露,日前監管部門曾召集幾家發行量居前的大行開會,要求各行銀信理財産品四季度的發行規模不能超過三季度。同時,監管層在會上也明確今年年末銀信理財産品餘額不能超過三季度末餘額,例如,某銀行如果其三季度末銀信理財産品存量規模為1000億元,則年末存量也必須在1000億元以內,這就意味著除非有部分存量産品能在四季度到期,否則將沒有發行新産品的空間。“在11月前,各行已經將三季度末的存量規模統計送達監管部門。”上述人士表示。
對於年末的産品發行規模,也有不同聲音。深圳某大行分行投行部人士認為,各行在三季度發了不少2~3個月的短期産品,因此四季度應該能夠擠出一些發行空間。該人士預計銀信理財産品發行市場在最後一週仍有可能爆發,但總量與前三季度末時的情況將無法同日而語。
全年總量約2萬億
據用益信託工作室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末,共發行銀信合作産品7611款,其中3111款産品公佈了發行規模,由於組合投資類産品及債券類産品中只有一部分屬於銀信合作,經過一定系數的調整後,預計全部銀信合作理財産品發行規模為21955億元。
由於今年年末銀信理財産品餘額不能超過三季度末餘額,加上前三季度大量的短期、超短期理財産品的陸續到期,預計全年規模將控制在2萬億以內。
此外,由於監管層有“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産品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的要求,據記者觀察,進入12月後,期限在一月以內的超短期産品已經絕跡,但為攬存而推出的短期“跨年”産品仍成為目前發行市場的主力。
用益信託工作室研究員萬蓓表示,進入12月後,銀信理財産品主要是以二三個月期的産品為主,如果銀行將理財期限設定在兩個月以上,募集到的資金仍能留在行內“過年”;如期限在半年以上,募集資金可在行內停留至明年一季度之後。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