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銀行理財産品熱銷弊端:重發行、輕管理

2011-12-16 08:56     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靜

  重發行、輕管理、欠透明

  ——2011年銀行理財産品熱銷但難如人意

  新華網廣州12月15日電 (記者王凱蕾)無風險、高收益、不操心、輕鬆跑過CPI……相信很多購買過銀行理財産品的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推銷。2011年,受宏觀經濟調控影響,資本市場收益的不確定性大增,傳統儲蓄則面臨負利率困擾,在尋求避險因素的驅動下,很多民眾把目光轉向了銀行理財市場。

  然而,記者發現,銀行理財産品爆髮式增長的背後,是管理的相對落後和資訊披露不透明,一些銀行並未將“代客理財、保值增值”作為其開展業務的宗旨,而只是希望依靠産品發行為其傳統的存貸業務鋪路搭橋。

  理財産品爆髮式增長

  “往年很少關注銀行的理財産品,主要是今年市場走勢不好,我從股市劃了10萬塊錢購買銀行理財産品,主要是做短期,30天、7天的都買過,年化收益率在5.5%左右,這一年下來也沒賺到錢,但算是實現資産投資多元化分散風險吧。”廣州白領陳淩淩説。

  央行發佈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産品已經達到了3.3萬億元規模,迅速成為居民在儲蓄、房地産、股市、基金保險信託等投資之外的又一項重要投資選擇。

  據WIND統計數據,2010年全年發行理財産品11762隻,比2006年的1354隻增長7.7倍。2011年上半年,理財産品的發行更是進入了快車道,半年共發行10160隻,接近2010年全年發行數量;而11月份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達到1786款,較10月的1689款增加了97款,增幅為5.74%。

  光大證券的行業分析師沈維認為,在當前負利率的環境下,銀行存款面臨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而在銀行體系內部,受制于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即使大銀行也面臨來自中小銀行的“存款爭奪戰”。由於利率的非市場化,大量發行理財産品成為銀行參與存款競爭的最重要方式,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産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在來勢洶湧的銀行理財産品浪潮中,3個月、1個月、7天甚至更短期的理財産品佔比超過六成。業內分析人士稱,銀行如果過度依賴短期理財産品,將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蕩,極易誘發流動性風險。因此,近期銀監會已經緊急叫停了一個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財産品,希望改變目前銀行通過短期理財産品變相高息攬儲的亂象。

  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具體執行環節,各家銀行迅速反應,以打“擦邊球”的方式與監管層玩起了“躲貓貓”:不讓發行30天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則發行31天、33天、35天的理財産品;一些銀行還推出可以隨時買、隨時贖回的無固定期限理財産品,以及針對大額現金的定制存款業務,開出的收益率“相當誘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