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重現寬鬆 債券市場暖意洋洋

2011-12-08 14:05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12月5日是央行年內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實施日,隨著近4000億元左右的資金被一次性釋放,銀行間市場資金面重現寬鬆狀態。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受寬鬆資金面推動,當天銀行間貨幣市場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分別下行了11個和50個基點,分別收于2.87%和3.29%,均為近一個月的新低。

  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以及即將公佈的CPI指數有望繼續下行,機構紛紛看多債市走勢。有機構認為,央行一改貨幣政策被動跟隨調整的慣例,出乎意料地前瞻性主動下調存款準備金率,PMI也正式跌破50榮枯線,在資金面和基本面上都給債券市場添了一把火。

  政策面、資金面利多債市

  11月30日晚間,央行宣佈自12月5日起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政策調整在時間和力度上均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也正因如此,機構普遍將本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認定為央行貨幣政策微調力度加碼、貨幣市場流動性將持續改善的標誌性事件。

  多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資金面的逐步好轉和經濟數據加速回落的預期不斷加大,從中長期趨勢來看,基本面利好債券市場,債市將繼續走牛。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釋放約4000億元資金以及大規模的財政投放,使得12月資金面將改善,預計金融機構的超儲率將回到2%甚至以上。因此,在通脹顯著回落、貨幣政策微調趨松、資金利率有望逐步回落的情況下,債券市場呈現出牛市特徵。

  本週五,國家統計局將公佈11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數據。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政策調控見效、食品價格回落以及翹尾因素的減弱,通脹在11月份得到進一步緩解,預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將回落到5%以下,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計,11月份CPI同比漲幅將顯著下滑至4.5%,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11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4.3%左右。

  “在通脹壓力減弱的同時,中國面臨的經濟減速壓力卻于四季度陡然增強。市場預測最快在12月份,央行就有可能年內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債券分析師表示,存款準備金率下調與財政存款投放一起,奠定了年底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整體向好的基礎。但本週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外匯佔款增長乏力以及新增存款準備金繳款等因素,也對貨幣市場流動性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總體來看,年內貨幣市場資金面有望保持“適度寬鬆”格局。

  主流機構紛紛增持債券

  自10月份以來,伴隨著債券市場的強勁反彈,各主流機構大幅增加對債券的配置。其中,商業銀行成為絕對數量上的最大做多機構,而基金增持幅度最突出。來自中國債券資訊網的數據顯示,繼10月份基金“先知先覺”鯨吞千億元債券之後,11月份主流機構更是普遍再次大舉增持。據統計,截至11月末,在中央結算公司託管的債券餘額為21.01萬億元,較10月末增加1661.59億元。其中,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基金、證券公司四大主流機構的持債數量分別為141999.92億元、20340.16億元、16284.39億元和1764.98億元,環比分別增加804.41億元、245.11億元、595.81億元和58.63億元。這無疑表明本輪債市的上漲幾乎得到了所有主流機構的認同。

  各種跡象顯示,這波債市上漲行情中,基金充當了“先知先覺”的角色。早在10月份,基金就增持債券達1018.53億元,同期,保險公司、全國性商業銀行和信用社,僅分別增持債券325.77億元、222.06億元和103.27億元。11月份,基金又增持595.81億元,從增持比例來看,基金增持幅度最大,但較10月份增持速度放緩。

  國海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從11月份債券發行情況看,除了國債、央票、短融凈到期外,其他債券都是凈發行。銀行、保險以及基金11月份繼續減持短期品種,增持中長期債券。從品種來看,利率産品增持力度有所減弱,增持重心仍是高等級信用債券;目前信用債與利率債的利差仍處於歷史較高水準,配置價值仍優於利率産品,預計12月份機構仍將重點增持信用債。

  匯添富信用債基金經理王玨池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政策放鬆剛剛拉開序幕,後續仍有較大空間,基本面利好債券市場。此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力度較大,同時具有較強的信號意義,意味著管理層目前關注的焦點開始轉向經濟下行的風險。預計未來較長時間內,政策將在控通脹和保增長之間尋求平衡,明年我國貨幣政策放鬆還有較大空間,除存款準備金率,不排除利率下調的可能性。“從2008年的實際情況即可看出,在這一過程中,受益於流動性顯著改善及信用風險的下降,債券市場的表現要好于其他大類資産。”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