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幣“直航”今年成行?

2012-07-17 11:24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王偉

  來大陸發展多年的臺灣人謝禮黛在上海管理一家旅遊諮詢公司,她本人因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經常從上海直飛臺灣。“隨著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在大陸工作,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若能簽署,會為個人在人民幣和新台幣的匯款存款上帶來不少便利。”

  人民幣與新台幣的正式兌換始於2008年5月21日,臺灣“立法院”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8條,開放人民幣在臺灣的兌換,以人民幣為計價,2萬元以內可以在臺灣直接兌換。

  2008年11月—2010年1月,臺灣當局“行政院金管會”共核準15家臺灣的金融業者在香港的分行可以承作人民幣的存款(包括支票存款)、兌換、匯款與人民幣融資的業務。

  2010年7月13日,臺灣“央行”會同“金管會”修訂《人民幣在臺灣地區管理及清算辦法》,兩岸可直接透過香港對口單位,進行人民幣現鈔拋補。

  2012年6月27日,中國銀行臺北分行開業。7月10日,臺灣銀行上海分行正式成立。前者作為首家在臺灣設立經營性分支機構的大陸商業銀行,是中國國際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銀行;後者則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龍頭銀行。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説,“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的設立,是中國銀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李禮輝所言之“大事”,有著這樣的注腳:這兩家呼聲極高的“清算行”相繼開業,意味著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已為期不遠。兩岸貨幣“直航”有望在今年實現。

  7月12日,《中國經濟週刊》致函中國人民銀行詢問此事進展,央行方面表示,對此暫不予回應。

  “兩岸貨幣交流處在幼稚園階段”

  2008年,兩岸直航啟動,謝禮黛是最早享受直航便利的那一批臺灣人之一。她對《中國經濟週刊》回憶説,以前在臺灣消費不可以直接刷中國銀聯卡,下了飛機,第一件事就是把2萬元人民幣兌換成新台幣。

  2009年8月,臺灣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與中國銀聯合作,率先開通銀聯卡在臺灣的商戶受理,創兩岸金融合作之先河。同年11月16日,兩岸簽署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三項金融監理合作了解備忘錄(MOU)。

  如今,對個人貨幣兌換而言,在臺灣使用銀聯卡已很方便。據公開資料,截至2012年,中國銀聯卡在臺灣的使用範圍已經超過五成商戶(POS)和八成取款機(ATM)。

  即便如此,兩岸的貨幣交流仍進展緩慢。臺灣《工商時報》2012年7月5日刊文稱:“如今臺灣與大陸的貨幣交流仍然處於幼稚園的階段,加速金融互動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向《中國經濟週刊》指出,“兩岸同根同脈,在經濟和文化方面都可達成共識,主要阻力來自政治隔閡”。

  兩岸貨幣清算將很快有結果

  “兩岸互設貨幣清算行對於銀行業來説非常期盼。”臺灣土地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郭常龍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進行大宗貨幣結算時,‘人民幣—美元—新台幣’這一流程就可以得到簡化,不要讓美金再賺一手。對於商企來説,如果新台幣、人民幣在臺直接兌換,有助降低貿易廠商的兌換成本。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

  “按照目前的進程,兩岸貨幣清算業務應該會很快有實際成果。我們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類似的協議簽訂,有較豐富的政策經驗。”朱寧説。

  臺灣“央行”總裁彭淮南近日公開表示:希望能趕在暑假前完成協商。不過,“雛形已備,架構還沒出來,還要具體協商。”郭常龍表示。

  根據臺灣“央行”此前的規劃,如果雙方能簽訂協議,會由中國銀行臺北分行作為人民幣清算行,臺資銀行大陸分行作為新台幣清算行。屆時,在臺灣的銀行就可辦理人民幣的存款、兌換、匯款等業務,並可望承做人民幣相關衍生産品,意味臺灣具備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條件。

  成立於1946年的臺灣銀行,也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首批受益銀行之一。據臺灣銀行介紹,與其他先期“登陸”的臺資銀行一樣,臺灣銀行上海分行開業初期,將以大陸臺企為主要客戶開展外幣業務,爭取首年獲利,並在第二年獲大陸金融監管部門批准開展人民幣業務。未來可以承做的業務包括有:企業及個人外匯存款業務,外幣授信業務,企業外幣流動資金貸款等以及貿易融資業務和外幣匯兌業務。

  目前中國大陸核準的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只有香港與澳門兩地,一旦兩岸完成貨幣清算協議簽署,借助臺灣銀行所扮演的角色,臺灣將擁有全球第三個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人民幣可直接在臺灣境內清算。

  中信金控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認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臺灣是産業中心,因此可成為兩個功能不同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而當大陸、臺灣和香港的金融産業加強合作,兩岸三地可整合為大中華金融圈,有望打造全球最強的金融圈。

  臺灣同胞進軍A股?

  臺灣政治大學殷乃平撰文指出,若順利推展,不僅金融面上可大舉拓展業務,兩岸間貿易成本可大幅降低,有利經貿往來更為密集。有臺灣媒體認為,兩岸清算機制的建立,可以開通臺灣民眾赴大陸股市投資渠道。

  但大陸學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財經評論員葉檀向《中國經濟週刊》指出,如果開放兩岸民眾雙向投資股票市場,對A股來説是一個利好。但這部分投資只佔很小一部分,沒有什麼影響,影響任何一個股市的,都不僅僅是資金因素。就目前的程度而言,不大可能直接開放個人投資兩岸股票。

  朱寧表示,對於臺灣民眾來説,投資大陸A股市場僅是一部分。因為目前在香港有很多相關掛鉤A股市場的産品,臺灣民眾可以借此進行投資。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臺商可以直接受惠,在融資方面更具靈活性,有更多的靈活性操作空間。對於大陸銀行的影響,正如對臺商在大陸一樣,會提供更靈活的資金來源渠道。

  但朱寧也強調,臺灣作為自由市場,也需要防範國際熱錢借此渠道快速抽逃,對此應有足夠的準備和認識。

  香港受益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首家離岸人民幣清算行。深圳的陳偉豪先生,大學畢業後入職一家IT資訊公司做編輯,每週至少要往返香港一次,採集最新的消費電子産品和價格資訊。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現在香港的很多商鋪店家為了招攬內地消費者,支援銀聯卡POS機支付自不必説,很多導購人員還可以根據實時匯率接受顧客直接以人民幣消費。

  交通銀行行長牛錫明今年6月份曾公開表示,去年香港與內地貿易額2800億美元,香港銀行業就處理了約2萬億元人民幣的貿易結算交易,是2010年的5倍。而兩岸去年的貿易額其實也達到1600億美元,但臺灣的人民幣交易結算業務卻是“零”。

  如果以此估算,2011年內地與臺灣已達到1600億美元的貿易額,意味著有高達1萬億元以上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空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