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小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不達標

2013-08-07 09:17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林天泉

  7月334款已披露收益的理財産品收益不如預期

  此前一向以高收益高發行量活躍在理財産品市場的中小銀行遇到了“麻煩事”。昨日,有數據顯示,多家中小銀行開始面臨産品預期收益率不達標的危機,其中,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南商(中國)銀行、廣東華興銀行、上海銀行等銀行分別因多款産品未達預期收益排在理財産品問題榜前列。業內人士稱:“一旦出現相關預期收益率不達標、兌付危機等聲譽風險,對這些銀行來説都是很大的打擊。”

  同花順iFinD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各大銀行共發行了12622款理財産品,其中建行以1115款産品發行量高居榜首。一些中小型銀行在理財産品發行榜上表現出色,南京銀行以400款産品的發行量排第九名,江蘇銀行、恒豐銀行、上海銀行、渤海銀行等中小銀行也紛紛擠進前20名。

  現象:中小銀行靠收益率“上位”

  此前,普益財富的相關統計結果也顯示,城商行的理財産品發行也多次超越國有行,躍居三大陣營的第二位,僅次於發行量第一的股份制銀行。

  數據顯示,2013年第2季度,我國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繼續保持增長,發行數量為12332款,發行規模約為13.93萬億元。從銀行類型來看,股份制銀行仍然是産品發行主力,其發行數量佔比為42.95%,城市商業銀行發行數量佔比為28.27%,國有銀行發行數量佔比為21.91%。

  為搶佔市場份額,發行高收益的理財産品成為了中小銀行搶佔市場的利器,據報道,南京銀行上半年年化預期收益超過4.5%的産品佔比達到70%,渤海銀行預期收益超過4.5%的産品佔比更是達到73%。

  普益財富根據對二季度到期並且公佈了到期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産品的統計分析,從到期産品平均EI值(到期收益率/同期限理論存款利率)來看,表現較好的前10名銀行依次為星展銀行、東莞銀行、泉州銀行、興業銀行、齊商銀行、鄞州銀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吳江農商銀行、漢口銀行和華融湘江銀行,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銀行。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除尚未披露收益情況的産品外,共有334款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未達到産品發行時的預期收益率,佔期內到期的全部銀行理財産品總數的1.25%。

  根據相關報道,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興業銀行共有100款理財産品未達到其發行前承諾給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水準,其問題産品的佔比為12.18%。此外,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南商(中國)銀行、廣東華興銀行、上海銀行也分別因24款、21款、16款、10款産品未達預期收益,排在問題榜前列。此外,廣東華興銀行未達預期收益率的産品為10款,佔其全行發行理財産品的比重分別為16.39%。

  尷尬:中小銀行“忍痛”獻收益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認為,從當前理財産品發展特徵來分析,收益較高的銀行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首先,産品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規模比例較高,這類銀行主要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和發展速度較快的城商行;其次,需要通過提高定價來吸引投資者,這類銀行多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的城商行或者農商行;再者,通過收益結構的設計來使投資者能夠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這類銀行多指以結構性産品為主打的外資銀行。

  據了解,在業內看來,中小銀行由於受到客戶數量、網點數量等客觀因素影響,想要搶佔市場確實是很難與大型國有銀行“硬拼”。因此近年來,中小銀行不僅在存款利率上選擇將利率上浮到頂等做法吸引客戶,在理財産品上,也是花大力氣在收益率上。“其實很多時候一些小銀行的理財産品投向和大行都是一樣的,只是他們更願意拿出更多的利潤來吸引客戶。”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業內觀點

  收益率不達標將損害銀行聲譽

  “今年以來,總行定下的理財産品銷售任務甚至是去年的好幾倍,如果産品收益率不高一些,根本就賣不動。”一位小銀行個人業務部負責人張先生表示,因此只好靠宣傳高收益來推動理財産品的銷售。“我們今年以來已經加大了各種宣傳,不管是短信客戶端還是公開的媒體、社區。”

  “但事實上,一旦出現了産品收益率不達標或者是兌付危機,對中小銀行來説,就會導致十分嚴重的聲譽風險。”張先生表示。

  “往往一些小銀行不願意出現這種情況,甚至自掏腰包來填補空缺。”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但是這也往往加重了中小銀行的壓力。“此外,鋻於銀監會8號文的監管壓力,如果投資非標比例過高,也不是長久之計。”(文/記者李婧暄 實習生盧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