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貸比迫近“紅色警戒”:中型銀行最危

2013-08-06 14:17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林天泉

  存貸比迫近“紅色警戒”:中型上市銀行最危急

  季末或再現理財産品價格鏖戰 截至一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中,有11家銀行的存貸比高於行業平均值

  季末或再現理財産品價格鏖戰

  截至一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中,有11家銀行的存貸比高於行業平均值

  ■本報記者 張 歆

  如果説6月中下旬的一場“錢荒”更多的被定性為“錢慌和心慌”,僅僅是虛驚一場,而近日披露出來的存貸比數據倒是實實在在的直指銀行“缺錢”。

  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存貸比已由一季度末的64.68%飆升至72.43%,迫近75%的監管警戒線;而上市銀行一季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中,有11家銀行的存貸比高於行業平均值,如果該態勢在二季度並未扭轉,則上市銀行的整體存貸比很可能已經超過72.43%,更為逼近75%,甚至個別銀行存在“撞線”風險。

  “我們銀行就連辦公室行政人員都有攬儲任務”,一位上市銀行總行行政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櫃員更是每個月都要達成一定的存款任務量,這甚至是他們獎金的主要來源”。而另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則直言,“照此態勢來看,三季度末銀行理財産品的價格戰可能還會很激烈,畢竟理財産品近兩年一直擔負著攬儲的重任”。

  存貸比整體飆高

  逼近監管紅線

  7月31日,中國銀監會召開2013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年中工作會上披露,6月末,商業銀行存貸比達到比72.43%。而這一數字與3月末的64.68%相比可謂大幅度飆升,且已達到近年來的歷史最高值,更為嚴重的是,該數值已非常接近75%的監管紅線。

  而此前於今年3月,銀監會發佈的2012年年度監管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2012年年末的存貸比65.3%,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對比上述時間節點的存貸比可以看出,去年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末,全行業的存貸比整體比較穩定,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的波動幅度都比較小,而變化主要發生在今年二季度——環比上漲了7.75個百分點。

  上市銀行最緊迫

  多數高於行業均值

  據本報記者統計,截至去年年末,16家上市銀行中,有13家銀行的存貸比高於行業均值;截至一季度末,仍有11家銀行的存貸比高於行業平均值。如果上述態勢未能在二季度獲得根本扭轉,則上市銀行的整體存貸比很可能已經明顯超過72.43%,更為逼近75%,甚至個別銀行存在“撞線”風險。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銀行中存貸比超過65%的銀行有11家,其中5家銀行的存貸比超過70%,具體而言:交通銀行74.28%、招商銀行72.94%、中國銀行71.47%、浦發銀行71.46%、中信銀行71.46%、北京銀行69.42%、光大銀行69.11%、華夏銀行68.66%、民生銀行68.45%、平安銀行67.89%、建設銀行65.47%。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中型上市銀行的存貸比指標最危急。相對於四大國有銀行而言,中等規模的銀行通常網點相對較少,而貸款的需求又比較高,吸儲的壓力自然很大。

  據本報記者了解,此前曾有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受限于存貸比監管。由於該行當年前5個月存貸比皆超出75%的監管紅線,致使該行信貸一度銳減,當年7月貸款月增量為-135%,才使得該行存貸比回歸監管紅線以內。

  存貸比的巨大壓力也使得部分銀行將吸儲設為經營目標之一。例如中信銀行在2012年年報中表示,“2013年,本行資産目標增速14%左右,自營存款目標增速14%左右;同時積極調整優化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盈利結構;凈利潤實現平穩增長;不良貸款率控制在較低水準”。

  當然,從上市銀行利潤最大化的角度來説,存貸比越接近75%,理論上的相應的息差收入應該會越高。不過,過於接近監管標準,會使得相關銀行在其後開展業務的過程中難以放開手腳,系統性風險提高。

  “我們銀行就連辦公室行政人員都有攬儲任務”,一位上市銀行總行行政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櫃員更是每個月都要達成一定的存款任務量,這甚至是他們獎金的主要來源”。

  “為了應付監管要求,不少銀行在季末、月末等統計時點前後,採取理財項目轉存、攬儲、賣貸款等措施刻意解決存貸比問題”,一位熟悉銀行業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曾向本報記者表示。

  而另一位銀行業內人士也坦言,“照此態勢來看,三季度末銀行理財産品的價格戰可能還會很激烈,畢竟理財産品近兩年一直擔負著攬儲的重任”。

  理財産品價格戰

  或捲土重來

  如其所述,在月末、季末為衝時點而發高收益理財産品,已經是銀行業通行的秘密。今年6月底,正逢月末、季末和半年末三個時點疊加,理財産品收益率一路跳漲,不同銀行類似産品的價格戰也是“大打出手”。

  據銀率網統計,6月份發行的投資期限小于1個月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廣發銀行、泉州銀行和中國銀行位列平均預期收益率前三名,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5.88%、5.87%、5.31%;投資期限在1-3個月之間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湖北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5.8%,其次是廣東華興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5.68%,第三名是南充市商業銀行和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均達到5.48%;投資期限在3-6個月之間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招商銀行,該行預期收益率的平均值為5.95%,其次是溫州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5.75%,第三名是稠州商業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5.65%;投資期限在6個月-1年之間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法興銀行,該行僅發行了一款産品,但是預期收益率高達30%,其次是匯豐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11.35%,第三名是星展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10.05%;投資期限在1年以上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東亞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84%,其次是匯豐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6.1%,第三名是溫州銀行和哈爾濱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均達到6%。

  此外,6月份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也大幅增加。銀率網數據顯示,6月份(截至6月28日)商業銀行共發行3286款理財産品,發行量環比上升21.3%。

  從效果來看,即使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量價齊升”,存貸比仍然飆高,這顯示銀行業整體攬存的壓力相當大。由於6月份發行的理財産品多為3個月以下期限,大多在今年9月底前到期,因此三季度末理財産品攬儲的任務仍然艱巨,價格戰自然也很難避免。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