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貸款利率下限的放開雖然短期影響有限,但已經使大部分城商行倍感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緊迫”。利率市場化來襲,城商行是該專注于本土特徵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還是繼續做大做強、通過發展業務多元化提高非息收入來源,這對於兩極分化嚴重的城商行群體已經不能一概而論。在這一背景下,一直爭議頗多的跨區經營問題也再次浮出水面,部分發展較快的城商行對於追求跨區域經營仍有著強烈的訴求。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在利率市場化加快改革的背景下,城商行跨區經營面臨著進一步差異化監管的趨勢。在此形勢下,適時放開優質城商行跨區經營不無可能。
直轄市城商行異地擴張或將“開閘”
近日,業內傳出了“直轄市城商行的跨區經營或將重新開閘”的消息。7月25日有媒體報道稱,某上市城商行高層近日透露,以直轄市命名的北京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天津銀行將被允許重啟跨區經營。同時,近期多家城商行招兵買馬的招聘公告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其增設分支機構的衝動。
到目前為止,此消息尚未得到監管機構的證實。然而,此次消息傳出也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針對城商行群體兩極分化的情況,監管層也一直保持差異化監管的態度。從目前情況來看,對於一些有資歷的城商行而言,適時放開跨區發展也是在利率市場化日趨逼近環境下的一種現實需求。”一位城商行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
同時,也有業內相關人士表示,雖然長遠來看有針對性地放開跨區發展具有可能性,但今年或不可能實施。
“從今年國務院支援小微企業的政策力度來看,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的存在。但結合今年的經濟形勢及各種政策頻繁出臺,未來監管政策仍以緊縮為主,承受較大風險壓力的城商行不太可能被放開跨區經營。”據一位城商行業內人士透露,對於是否放開城商行一級分支行的設立,監管部門也正在徵求各方意見。但以目前情況來看,具體政策預計到明年才會出臺。
差異化監管成為必然趨勢
近年來,城商行的異地擴張曾一度成為眾矢之的。2005年4月,上海銀行設立寧波分行拉開了城商行設立跨省市異地分行的序幕。2009年4月,銀監會出臺《關於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市場準入政策的調整意見(試行)》,放寬對銀行分支機構管理要求,使得一時間掀起了一場城商行異地擴張的浪潮,2010年甚至出現了一場大規模圈地運動,根據中國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期間,有62家城商行跨區域設立103家異地分支行(含籌建)。
事實上,一部分規模較大的城商行在近年來的異地擴張中的確有所斬獲。數據顯示,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其外埠分行的收入貢獻度正在穩步增加。據2012年年報數據,截至去年年末,北京銀行異地分行的營業收入貢獻佔比達到26.02%;上海銀行異地分行的營業收入貢獻佔比也已達到19.95%。
然而對於那些資産只有幾百億元的城商行來説,異地擴張與其自身能力並不匹配。2011年初,齊魯銀行發生的偽造金融票證案使得城商行過度擴張的風險顯現,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此後,為了控制城商行盲目追求規模、忽視經營風險的問題,銀監會開始就城商行異地設置分支機構擬定新的評估政策,對於城商行群體採取更為差異化的監管方式:各項指標都達標的優質銀行可享受政策性激勵,而風險較大的銀行也面臨嚴格的限制性措施。
此後,城商行異地擴張的步伐明顯減慢,加上去年兩會期間,高層明確對城商行點名批評“總想跨區域擴張”,一再提速的城商行異地擴張出現了急剎車,城商行設立異地分行,特別是跨省設立分支機構,基本處於暫緩的狀態。
今年年初,監管層首次松閘,“有限放開”城商行異地擴張。2月份,銀監會發佈《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做好2013年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商業可持續和“貼近基層、貼近社區、貼近居民”原則,允許城商行在轄內和周邊經濟緊密區申設分支機構,但不跨省區,抑制盲目擴張衝動。
加上此次業內傳出“直轄市城商行異地擴張鬆綁”的消息,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在利率市場化及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長期來看,預計監管層對於優質城商行的異地擴張會適時放開。
業內專家:應讓 “能者上,平者讓”
“一些城商行的資産規模和業務豐富度甚至可以與股份制銀行相媲美,對於這部分城商行而言,適時放開跨區經營,通過促使其繼續豐富和加強業務多元化發展來做大做強,有利於迎接利率市場化的挑戰。”上述專家表示。
而對於一些資産規模及風控能力並不強的小型城商行而言,將精力專注于本地精細化管理更為實際。
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異地擴張給城商行早期形成的壓力衝擊很大。一方面,在異地分行開設初期,銀行網點不密集、吸存能力不足,反而還需向總行拆借資金。在收入增長緩慢的同時,分行建設新增人工、網點等帶來的成本較高,導致利潤增長較慢,短期內會形成一定的財務壓力;另一方面,“品牌效應”也成為小型銀行異地擴張的一道“門坎”。小型銀行品牌優勢較弱,短時間內難以獲得異地市場認可,業務拓展成本比較高,而同時小型銀行所擅長的小微企業金融,具有客戶資訊積累較慢、融資規模不經濟的特點,也使得小微業務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拓展。
對於這部分城商行而言,紮根本地市場、建立起自身獨有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將為其應對利率市場化來臨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小型城商行的決策鏈條短,能夠對市場作出靈活快速的反應。因而這部分城商行應該充分運用當地資源,發揮自己的本地優勢,根據本地客戶特徵去開展具有本地特點的非標準化服務,這就是其他外來銀行所不能夠實現的競爭優勢。”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