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30.74億股的A股配股申請,歷經將近兩年,終於落地。24日,受此消息影響,銀行股全線下挫。市場人士預計,新一輪銀行融資潮或將開啟。
在資本新規實施、利潤增速下滑以及資産品質風險提升背景下,銀行面臨較大的外部資本補充壓力。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很多銀行就已經公佈了各種再融資計劃,有些擬通過定向增發,有些則擬通過發行新型資本工具。根據相關機構分析,若基於中國的銀行在未來兩年間凈利息收入下滑10%且風險加權資産增加15%的假設,為使資本充足率保持在以往水準,國內銀行在未來兩年裏將面臨大約5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約合3000億元至6000億元人民幣)。
時間窗口
新一輪銀行再融資潮將近
招商銀行23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其共計30.74億股A股配股申請已經獲得證監會核準。
根據該行2011年公佈的再融資方案,招行配股價格在不低於發行前本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後的每股凈資産值的原則下,採用市價折扣法確定。2012年年報顯示,該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産為9 .29元,而23日招行A股收報11.06元。這意味著,以此定價標準粗略計算,招行此次A股配股募集資金至少為285 .57億元。由於招行此次A股配股募資數額巨大,受此影響,24日金融股回調明顯。
這不是銀行年內再融資的第一單。2012年11月,證監會審核通過了興業銀行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核準其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9.15億股新股。今年1月9日,興業銀行以每股12 .36元的價格順利定向增發。今年2月7日民生銀行獲銀監會、證監會批復准許在A股市場公開發行人民幣200億元可轉債。3月15日,民生銀行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200億元A股可轉債。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銀行都在等待好的時間窗口來進行再融資。2011年,平安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非公開發行A股補充資本金計劃(即定向增發),擬向中國平安定向增發募集200億元。2012年8月,平安銀行再次發公告稱,擬修改該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議案,即擬將此次非公開發行決議有效期延長12個月。
而除了股權融資這種方式,在銀監會推動資本工具創新背景下,不少商業銀行也紛紛公告將發行減記型合格資本工具。中、農、工、建四大行在今年均披露了其發行減記型合格資本工具,其中,工行公告稱在2014年末前將發行600億元只減記不轉股的二級資本工具;隨後,根據建行的董事會決議,該行也將於2015年底前在境內外市場新增發行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的等值減記型合格資本工具,用於充實建行其他一級或二級資本。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也都公告董事會已經通過關於發行二級資本工具的議案。
除了再融資之外,作為最後一家尚未完成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廣發銀行上市計劃已經準備多時,該行擬以A +H的方式,同時在滬港兩地上市。2013年4月12日該行股東大會批准啟動IPO (首次公開發行)計劃。而光大銀行H股上市也已經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
分析指出,招商銀行再融資很可能是今年銀行業再融資的起點,或引發群體效應,未來將有更多的銀行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融資需求
國內銀行面臨千億資本缺口
“其實通過股權的方式進行融資的成本很高,最近市場狀況又不好,招行仍然選擇在這個時點通過這個方式進行融資,説明它對資金的需求還是很迫切。”一位銀行業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説。據他透露,按照國際通行的水準來計算的話,股權融資的成本大約在8%左右,而次級債發行的成本大約只在4%至5%左右。
招行迫切的融資需求絕不是個例。銀監會自2013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根據新《辦法》,商業銀行均已重新計算資本,也包括對住房抵押、國內銀行債權等各類資産風險權重進行重新計提。在此影響下,根據已經公佈的上市銀行一季報的數據,除工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均小幅上升、招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小幅上升之外,其他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出現普遍下降。據不完全統計,16家上市銀行中,有9家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2家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超過了1個百分點。
除了資本監管新規的影響之外,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擴張更是産生了新的資本補充壓力。有分析指出,2013年我國新增信貸還會適當擴張,如果按照8 .5萬億元的新增規模、10%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來計算,就會産生8500億元的資本金要求,這樣2年至3年內,銀行缺資本,自然就需要再融資。與此同時,經濟下滑的壓力將使得銀行不良貸款上升,而這也將使部分銀行面臨通過再融資來加強資本金的需求。
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進程提速之下,常年靠吃“利差”來維持盈利的商業銀行將真正告別過去的高增長,而利潤增速的下滑也使得銀行內生的資本補充能力受限。2013年一季度末,上市銀行中僅寧波銀行凈息差高於3%,達到3.036%,銀行業凈息差幾乎全面進入“2時代”。在7月20日央行全面放開貸款利率之後,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也將分階段實施。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在未來6個月內,央行可能引入市場化定價的長期大額可轉讓存單。假設所有1年期以上存款被大額存單替代,則2014年銀行凈息差將降低8bps,凈利潤下降4%至5%。申銀萬國研報則測算,中國銀行業的息差可能會在1.8%左右實現均衡。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日前則撰文指出,今年一季度末,在不考慮過渡期的情況下,我國銀行業的核心一級資本缺口僅有33億元,對市場的衝擊微乎其微。但是,長期來看我國仍存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信貸規模增長剛性,産生新的資本補充壓力;二是缺乏優先股等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
路徑反思
銀行業高資本消耗亟須轉變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再融資看似為了達到監管標準,實現穩健經營,但本質上則是映射出我國銀行業嚴重依賴利差收入的業務模式有其現實合理性,但是也凸顯出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降低。事實上,目前我國銀行發展路徑依然是典型的高資本消耗,風險權重高的貸款業務居高不下。若如果銀行不加速盈利模式轉型,那麼隨著資本日益消耗,一“缺錢”銀行便向市場伸手,將成為頑疾。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在業務結構方面,2010年至2012年,凈利息收入與經營業務收入比方面,5家大型商業銀行雖然較低但每年都略微增加,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佔比雖然逐年降低,但在2012年佔比依舊高達66.19%;手續費凈收入與凈營業務收入比方面,5家大型商業銀行變化不大,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逐年增加,但在2 0 1 2年 佔 比 仍 比 較 低 ,只 有15.03%。
“主要商業銀行的凈營業收入構成與變化趨勢反映出國內商業銀行仍對存貸利差收入有較強的依賴性,而在利率完全市場化日益臨近的情況下,銀行業能夠感知到成本增加所帶來的盈利壓力,必須改變原來失衡的業務結構,實施精細化管理並提供差異化服務,更多地開拓和發展收益好、資本佔用少的中間業務。”中債資信報告指出。
“新資本辦法將成為金融機構發展轉型的重要動力,隨著資本約束機制有效性不斷提高,高資本消耗的傳統信貸增長模式越來越難以持續,需要通過不斷的金融創新實現在不削弱支援實體經濟能力的基礎上向資本節約型發展模式的轉型。”王兆星撰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