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緣何漲勢連連 6.1或為極限水準

2013-06-08 09:19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雍紫薇

  在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走出一波罕見的漲勢。與此同時,隨著各項成本持續上升及外需依然低迷,令外貿企業在面對此輪匯率異動時越發捉襟見肘。由此,人民幣匯率強勢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引發了市場熱議。

  6.1或為極限水準

  G30國際貨幣年會本週在上海舉行,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致辭中明確表示,目前中國的外匯盈餘已經有所下降,給中國推進匯率的市場化提供了一定空間,並且中國不會通過競爭性的貨幣貶值來提高自己國內的競爭力。

  事實的確如此,在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走出一波罕見的漲勢。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經累計升值1.85%;自2005年實施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了35%。“鋻於周小川的表態,市場投資者樂於押注中國央行今年在人民幣交易機制方面採取新措施以及央行將提高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容忍度。”匯率風險控制中心分析師雪鑫告訴記者,“因此,人民幣對美元在即期市場高位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人民幣的遠期匯率低於即期匯率,顯示出市場對人民幣快速升值已偏于謹慎。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隨著本幣升值過快的負面影響浮現,再加上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表現,這一輪的人民幣升勢可能已接近尾聲,升值逆轉可能馬上就會到來。

  不過,鋻於六七月份期間,中美兩國將有一系列的高層會晤,在此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可能繼續維持相對強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會在6.1止步。”資深外匯分析師湯亞鍵判斷,“匯價水準在無限靠近6.1後適度回調,並在6.1~6.3區間波動。”

  無奈的外貿企業

  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人民幣的快速升值正對我國的出口部門構成強烈衝擊,外貿企業對此只有無奈。尤其是化工、五金、紡織行業這些薄利企業,匯率連續上升導致利潤蒸發,一旦人民幣兌美元突破6,其生存狀況堪憂。“今年前5個月的人民幣升幅就遠遠大於去年全年,人民幣升值讓我們企業平均每月損失了8萬元人民幣的凈利潤。”上海布恩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竟成告訴記者,“我們這個行業很多企業都在硬撐,希望能夠熬過去。”義烏竹木製品銷售經理表示:“我們行業毛利潤均值為5%~8%,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到5.8的話,整個行業會死掉一大半。長遠而言,行業肯定得重新洗牌了。”

  對於那些利潤相對較高的企業則儘量不漲價以求穩住客戶。然而,由於人民幣升值過快,導致同行競爭越發激烈。上海某家做電梯控制系統的公司銷售經理坦言:“人民幣升值的同時,日元貶值幅度更加明顯,導致日本同行的優勢日漸凸顯。”

  另外,與此前幾輪人民幣升值不同的是,這一輪匯率上升對於外貿行業的衝擊要大於前幾次。“匯改以來,每當人民幣升值加快時,都會有外貿企業抱怨,但之後總能平穩應對。這主要是因為土地、勞動力等要素供給價格偏低,企業可以消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隨著其他各項成本也持續上升及外需持續低迷,企業在面對匯率波動時捉襟見肘,一旦訂單外遷將是不可逆的。”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溫彬建議,外貿企業應提高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意識,利用人民幣遠期、期權等衍生工具,提前鎖定成本和收益,應對匯率變動加大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利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規避匯率風險。

  積極看待人民幣升值

  從表面看來,跨境國際短期資本的大規模流入,是推動此輪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因素。但是,由於中國一直實施外匯管制,匯率走勢很大程度上受央行中間價引導,因此人民幣連創新高被一些市場人士解讀為受到了央行的“默許”。

  其實,對於支撐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應該有多方面更加積極的解讀:

  首先,匯率制度進一步改革。湯亞鍵表示,人民幣短期升值是匯改的結果,匯改的初衷是國際收支平衡。

  其次,人民幣升值是各國博弈的結果。我國一直保持較高的貿易順差,多次受外界質疑,貿易夥伴紛紛發難,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不斷上演。白明坦言:“如果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沒有那麼高,可能我國現在遇到的貿易摩擦會更多。”

  再次,為未來人民幣的貶值幅度贏得空間。尚勢公司投資總監鄧維表示,上半年的人民幣匯率有些升值過度了,下半年有望修正,並可以借助外管局的最新舉措打擊熱錢。

  最後,人民幣升值為國際化鋪路。廈門耀而耀首席技術總監盧君認為,在其他主要貨幣表現疲軟的情況下,一個表現堅挺的貨幣將有助於推進國際化進程,並且對於穩定投資于國內的大量外資來説,是很重要的心態平衡器。

  分析人士稱,人民幣升值損害外貿企業利益的觀點也是不全面的。外貿企業利潤縮水,絕不僅僅是因為人民幣升值所致。“雖然人民幣升值會帶來某些行業的陣痛,但長痛不如短痛。”白明表示,“加速産業結構調整速度,有利於加快國家從宏觀上實施戰略結構調整的速度和品質,這符合國家長遠的整體利益。”有之炘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