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淪為虛假貿易套利“幫兇” 監管部門警示風險

2013-05-24 14:04     來源:國際金融報     編輯:林天泉

  ●監管部門警示風險 ●銀行部分業務受牽連

  4月份的出口數據靚麗遠超預期,業界卻大呼“虛旺”,數據含有水分,貿易商造假疑雲難解。

  在海關最近公佈的數據中,中國內地對香港、東盟的出口勢頭強勁,與對美日歐的低迷形勢形成了鮮明對比。前4個月,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增長66%。而在3月份,內地對香港出口近乎翻了一番,創造了從1995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

  分析人士認為,國際套利資金主要借道出口這一流入渠道。據了解,熱錢流入中國的渠道很多,大體上可分為:虛假貿易、增資擴股、貨幣流轉與轉換、地下錢莊、貨櫃車夾帶現金等。

  無論是虛假貿易還是貨幣轉換,銀行作為極有可能被鑽空子的一環,難逃泥沼。外貿數據的異常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重視,銀行被納入重點監管範圍也在所難免。近日更是有消息傳出,多家銀行的貿易融資類産品已被叫停。

  監管層出組合拳

  在4月進出口數據公佈的前兩天,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加強了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同時強調企業資金流和貨物流的基本匹配。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通知》一頭抓銀行,要求銀行強化結售匯綜合頭寸和貸存比管理,並給銀行外匯存貸款設了一個閘——設定了各銀行當月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從源頭上掐住、總量上控制外匯資金;另一頭抓外貿企業,未及時對異常資金流動情況做出解釋的進出口企業將被信用降級。

  儘管被業界抱怨姍姍來遲,但《通知》的確做到了銀行層面、企業層面、外匯管理局層面的“三管齊下”。

  “《通知》對於控制熱錢流入肯定會有一個實質的效果。”招商銀行北京分行外匯部首席分析師劉維明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加強了對於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從整個額度上都會有減少,也就是減小熱錢流入的空間。如果嚴格執行的話,在短期內對於‘大進大出’的控制應該是非常有效的。”

  隨著第一季度中國外匯佔款創出歷史新高,《通知》並不是“孤軍奮戰”,暌違公開市場操作近17個月的央票重出江湖。繼5月9日央行發行了100億元3個月央票後,5月14日,央行再度發行270億元3個月期央票。分析師稱,央行正在利用央票和行政監管措施,構建防範“熱錢”的組合策略。

  銀行並不“無辜”

  廣東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熱錢研究專家黎友煥並不認為銀行是無辜中槍,他曾公開表示:“在資金跨境流動異常的背後存有很大的金融體制漏洞,包括各類境外融資的管理混亂等,其中也自然包括了貿易融資和虛構貿易行為,這其中不少銀行心知肚明,甚至還助紂為虐。”

  法興銀行研報指出,中國內地確實存在大量的投機資本流入。“幾乎所有我們接觸的企業都承認因預期人民幣進一步升值正在進行某種形式的套利活動。我們認為這將使中國的外貿增長數據擴大3至8個基點。”

  熱錢借道虛假貿易,將銀行業也牽扯進來。中信建投銀行業分析師佘閔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現在銀行對企業的購匯、結匯有比較明確的規章流程,比如要求企業發票、海關報告單這一類似的憑證。但如果有的虛假貿易會出現虛假的憑證,銀行可能還是把它作為一個普通貿易來看,而不是作為跨境資本流動去處理。

  “銀行為了擴大貿易融資量,在有些環節對於外管局的規定可能有了一些變相的簡化措施,不能否認貿易融資的産品可能成為熱錢流入途徑。”佘閔華坦言,“現在人民幣收緊,原來的一些産品需要加強審核,暫時停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黎友煥的説法則更加直接:“目前不少銀行開設內保外貸業務,有的甚至將之設計為理財産品攬儲,而企業則可以套取兩地利率和匯率差價,這種情況由來已久,而且在近年來境內外利差擴大背景下,這種業務可以説是如火如荼。”

  長期對經營有利

  貿易融資類産品被叫停,對於銀行是否會産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對於銀行的長期經營應該是非常有好處的。”在劉維明看來,熱錢影響的不僅是宏觀經濟,對於銀行長遠的業務來説也有一定影響。

  佘閔華亦認為,現階段給銀行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會太大:“這是非常微觀的層面,對銀行整體的影響是很小的。銀行的貿易融資,增長比較快的還是進出口企業的上下游,最主要的是對內貿易這一塊比較多。平安銀行等都是以內貿為主,不涉及到外貿融資。”

  “這年頭很多銀行還是屁股指揮腦袋的體制,不少基層銀行領導為了完成指標和獲取較好的經營效益,只要不違法,即使違規也在所不辭。”黎友煥表示,“更為關鍵的是,不少不合理經濟行為的背後,往往都是利益的交織或者捆綁。這種背景下,不出臺強制性的措施,往往就是走過場。”

  銀行在狙擊熱錢的鏈條中充當重要角色,劉維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短期內可能是有些銀行業務會受到影響。銀行現在主要是要加強對虛假貿易的監管,注重對貿易背景的審核。此外,還要對大宗的異常交易加強監控,對企業的背景以及協議加強管理。”(記者 衛容之 實習生 唐也欽)

  標簽:結售匯黎友煥劉維明中國銀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