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需邁過中日韓貨幣合作這道坎

2013-02-05 15:52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王偉

  與英鎊、美元等一樣,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首先要成為區域化貨幣,再以此為基地向周邊乃至全世界輻射,最終成為世界性貨幣。中日韓三國經濟體規模巨大,無論在經貿還是投資方面相互間均已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繫。如何加強中日韓之間經貿與貨幣合作,是實現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首先要邁過的坎。一個連周邊都走不出去的貨幣,何言國際化?

  東亞貨幣合作始於1989年的APEC會議,該會議提出一系列促進各國貨幣金融合作的提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是推動東亞貨幣合作的催化劑,各國普遍希望加強合作以維護本地區穩定,各種多邊、雙邊金融與貨幣合作方興未艾。2000年5月,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的財政部長在泰國清邁達成以雙邊貨幣互換為核心的緊急融資框架協議,稱為《清邁倡議》,這是中日韓三國在“10+3”多邊框架下貨幣合作的開始。此後幾年時間內,東亞建立了豐富多樣的貨幣金融合作機制,如“亞洲債券基金”和“亞洲貨幣單位”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推動東亞金融貨幣合作邁上新臺階。為維護本地區各國金融穩定,更好抵禦金融危機衝擊,中、日、韓加強了貨幣合作力度。2008年12月,中韓簽訂總額1800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2011年10月,兩國將貨幣互換規模擴大一倍,增至3600億元人民幣,並以此來鼓勵在雙邊貿易中使用韓元及人民幣。中日兩國央行在2002年締結3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2011年12月,兩國決定再度續約,並達成擴大人民幣與日元在兩國跨境交易中的使用、發展人民幣與日元的直接交易市場、投資發展人民幣和日元債券市場、日本購買人民幣主權債務、鼓勵私營部門在海外市場發展人民幣和日元計價的金融産品和服務等所有協議。輿論普遍認為,該協議對人民幣國際化有重要推動意義。

  中日韓加大貨幣合作具有多方面的戰略意義。一是減少匯率風險,促進經貿與投資發展。近年來,中日韓經貿合作發展較快,三國間貿易額從1999年的1300多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億美元,增長超4倍。2012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為2151億美元,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3294.5億美元。三國擴大本幣互換,可有效降低美元不斷升降起伏所帶來的風險,減少交易成本。二是節省外匯資金,促進經濟發展。多年來,東亞各國在貨幣合作方面進展不足,為各國帶來沉重的負擔,就好像每個國家都背負一個大型“水缸”滅火,而缺乏一個共同的“大缸”,導致外匯資源使用效率低下。而加大相互間貨幣合作,可節省外匯資金,有利於經濟發展。三是降低各國對美元的依賴,有利於推動本幣國際化。三國間貿易結算歷來以美元為主,比如中韓貿易,95%以上是以美元作為結算。而實行貨幣互換,中、日、韓三國的企業就可以本幣支付債務和進行結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美元等外幣的過度依賴。

  東亞是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大批經濟總量居世界前列的國家雲集於此,但是,該地區也是世界貨幣金融合作最為欠缺的地方之一。首先,政治、歷史等因素頻頻發酵,影響地區貨幣合作。近來,中日韓各國在歷史認知、島嶼爭端等方面摩擦不斷,東亞貨幣金融合作逐漸陷入困境。其次,貨幣合作層次難以升級。目前東亞貨幣合作主要停留在“貨幣互換”層面,貨幣合作層次不高。中日韓三國圍繞主導權之爭,使一些關鍵問題難以取得突破。

  但人民幣國際化勢不可擋。當前,美元“一元獨大”的國際貨幣體系弊端日顯,國際上要求構建合理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空前高漲,客觀上為人民幣提供了機遇。中國正按照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截至2011年末,我國已與1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達到13012億元人民幣,與中國境內發生人民幣收付業務關係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81個。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以及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加深,人民幣的優勢地位將越加突出,最終將衝出東亞,走出亞太,走向世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徐飛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