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保險電銷騷擾消費者持續不斷

2012-12-27 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范樂

  中新網12月27日電 (金融頻道 王碩) 電銷業務在方便消費者購買保險的同時,也著實讓消費者感到厭煩。近日,孫小姐(化名)向中新網金融頻道反映陽光車險電銷服務讓她痛苦不堪。

  陽光保險電銷騷擾每天不斷 電話短信攻勢齊全

  12月26日,孫小姐(化名)向中新網金融頻道反映了她的遭遇“我每天下午都能接到陽光保險的電話,全部是推銷車險的,每天定時騷擾連續月余,每天打電話,還會發短信。”

  孫小姐在和中新網金融頻道反映情況的過程中也接到了陽光保險的電話,令人唏噓不已。孫小姐看了一眼直接挂掉了。接著短信馬上到了,孫小姐將電話裏的短信拿給中新網金融頻道:尊敬的客戶,陽光電話車險為您報價:交強險保費550.25元。商業險保費3882.21元,其中車輛損失險1747.83元,保額為16.78萬元;商業第三者責任險844.83元,保額為30萬元;車上人員責任險99.83元,駕駛員保額為1萬元,乘客保額為1萬元/人,盜搶險566.34元,保額為13.2562萬元;玻璃單獨破碎險219.51元;不計免賠保費為403.87元(包含車輛損失保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責任保險(駕駛員),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乘客))。詳情請諮詢4000-000-000轉3號鍵,工號50022006,車險銷售代表郝瑞宵。[陽光電話車險]

  “一聽陽光車險的,馬上挂,就這還打來。我説請不要再打了,明天仍繼續來。號碼是同一個號段,但有時男有時女。”孫小姐一臉無奈的表示。

  電話擾民一直是業界痼疾 韓寒經紀人微博告狀

  今年5月26日,韓寒的經紀人、萬榕書業創始人路金波在微博上表示了對陽光電話車險01095510的不滿。

  據經濟參考報6月1日報道,路金波在其微博上表示遭遇車險電話騷擾一事引發了公眾對保險電銷渠道規範的關注。

  “這裡是某某保險公司,您的手機號碼被抽中為幸運號碼,我們將免費贈送給您一份意外險……”從宅電到手機,從工作日到大週末,從人工推介産品到電話語音報讀,儘管多次拒絕,然而各種形式的保險銷售電話依然是不期而至……相信類似情形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同經歷,有時這類銷售電話甚至“升級”成騷擾電話,令人煩不勝煩。

  路金波在其微博上稱,自己在休息日頻繁接到陽光保險旗下電話車險的推銷電話,多次拒絕後對方仍反覆撥打,令他十分惱怒。而經濟參考報記者翻看此條微博評論,發現很多網友也表示或多或少遭遇過類似情況。其中一位中央財經大學的博士稱,每到車險續費前幾個月,各種電話車險就開始狂轟濫炸。

  事實上,電話擾民一直是保險業界的痼疾。儘管有些業務員態度和善業務熟練,但是在休息時間或者工作繁忙的時候接到此種電話,還是很讓人困擾;而且很多時候消費者對産品性質本身一無所知,因此也免不了對銷售誤導存有擔心“對方蒐集個人資訊的行為也令人反感,更有甚者,保險公司對我個人資訊瞭如指掌,也讓人非常沒有安全感。”一位網友稱。

  消費者可以説不 保監會電銷禁播平臺初現成效

  消費者頻遭騷擾,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12月25日,保監會發佈監管動態:“近兩年來,北京人身險電銷業務雖然有所規範,但擾民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為解決保險電話行銷擾民問題,充分維護消費者權益,北京保監局創新監管思路,指導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建立了人身保險電話行銷禁撥號碼登記平臺。從投訴反映來看,擾民問題主要集中在保險公司的電銷渠道和個人行銷渠道。電銷禁撥平臺專門針對這兩個渠道的擾民問題予以重點治理,一方面消費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登錄該平臺,申請提供禁止撥打服務及禁止撥打期限;另一方面,被滋擾的消費者可以隨時向該平臺進行投訴,北京保險行業協會根據行業自律公約追究保險公司及其行銷員的責任。

  電銷禁撥平臺上線三個月以來成效顯著,從投訴情況來看,今年1月到8月保監局接到涉及電話行銷擾民的投訴合計為119件,月均15件;電銷禁撥平臺上線運作以後9月到11月投訴合計僅為6件,月均2件,下降86.7%。

  北京保險行業協會電銷工作委員會主任王巍等專家在今年10月訪談中表示,對於保險行銷員個人及其聘用人員隨機撥打電話約訪陌生客戶,保險監管部門有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如果消費者遭遇此類情況,可直接向相關保險公司、行業協會及監管機構進行反映或投訴。屆時,會根據消費者的意願將電話號碼納入禁撥平臺,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另外,電銷禁播平臺,禁播之後不會影響保險公司給已買保險的消費者提供後續服務。如果消費者是電話行銷渠道的老客戶且保單仍處於有效期的,即使消費者選擇了禁撥,之前承保的保險公司仍然可以通過電話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後續保單服務,但不會主動向消費者推銷保險。

  專家表示對於消費者關注的財産險納入禁撥方案正在制定和研討中,大家可以持續關注。(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