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一位內部人士坦言,高息返利式的攬存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因為銀行資金池子的量是一定的,現金返利需要即時拿出真金白銀,銀行在報表裏則要通過各種會計操作將其納入成本,對於資金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銀行來説,在應付考核的同時,也給自身背上了沉重的壓力,既違反銀監會的監管規定,也破壞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廣州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俞衝説,今年除了市場整體流動性偏緊的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管層對於存貸比考核的要求全面強化了,從銀行運營的安全形度來説,保持適度的存貸比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考核為驅動而産生的衝量、衝時點行為是一種‘數字遊戲’,耗費成本高且不具有可持續性,令監管層無法準確判斷銀行的真實存貸水準,不利於銀行的穩健經營”。俞衝説。
專家呼籲規範“灰色空間”
來自招商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普遍接近75%的臨界點,而四大行的存貸比儘管處於55%至65%左右的水準,但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其自營存款增長就開始出現急劇流失,導致在貸款增量上不敢放量。
俞衝説,很多銀行採取了不規範的方式吸收存款,這類“灰色空間”的存在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很多不穩定因素。相關部門應當把地下的攬儲競爭陽光化、規範化,允許合理的市場化競爭,並且對不合規的攬儲方式進行必要的處罰,通過制度化化解風險。
11月中旬,銀監會召開2011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守風險管理的底線,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嚴防出現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會議特別強調,要高度關注歲末年初商業銀行的資金運作特點,加強風險管理,嚴防各種金融風險的發生。
同時,銀監會還要求各商業銀行健全科學的流動性考核體系,嚴格執行存貸款指標日均考核要求,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産品等方式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記者 王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