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字當頭 破立之間 2011世界經濟縱深談

2011-12-14 09:26     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靜

  新華社圖表,北京,2011年12月8日 圖表:標普將歐盟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新華社記者 林漢志 施鰻珂 編制

  破立之間

  一個初冬正午,陽光明麗。匯豐美國首席經濟學家洛根縱論時局,語意輕快。不過,當被問及“金融危機爆發三年來,美國人的生活中究竟出現什麼重大轉折”時,他的語氣消沉下去。“就業、收入……,一句話,人們對未來的看法不一樣了。”

  而就在年末,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坐在中國北京中央商務區的酒店會議廳裏,興致勃勃地向記者講述他連日來在中國中部城市考察中令人振奮的感受。

  在這些反差的背後可以看到,從各經濟體內部到全球層面,諸多“舊制”正在經歷“破”的過程,而新的模式與格局正磨合欲出。

  在美國,信貸擴張下的消費推動增長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保爾森談到,美國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過度負債存在於家庭、企業和政府多個層面。中産階層收入多年沒有明顯增長,貧富差距加大。美國也面臨如何推動改革的巨大挑戰。

  高盛公司對2008年至2012年美國經濟增長情況的回顧和預測顯示,個人消費開支增速有限,政府支出受到約束,而出口對增長的貢獻度正不斷提高。在經濟政策層面,奧巴馬最近重提“新國家主義”,顯露進一步加強政府力量的傾向和與傳統新自由主義理念的背離。

  在歐洲,歐元在設計上的先天不足,導致歐債風險集中爆發。在日前結束的歐盟峰會上,歐盟國家已經決定放棄通過修改《裏斯本條約》來強化財經紀律,而是選擇另立條約,推動歐元區向財政一體化邁進。此外,在財政負擔的重壓下,歐洲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去福利化”傾向已經顯現,這對經濟和社會將帶來深遠影響。

  IMF經濟學家孫濤談到,從經濟層面看,對於發達國家所謂的“破”就是去杠桿化(減債),所謂“立”就是尋找新的增長點。未來一到兩年仍主要是“破”的過程。而在政治層面,2012年法國和美國將迎來大選,在歐洲今年已經出現多個政府更疊後,債務形勢發展將繼續對美歐政局産生重大影響。

  從全球層面看,這種“破”與“立”的轉換在經濟重心、增長動力、要素流向、産業分佈乃至貨幣體系等多個方面也體現出來。首先,全球經濟重心正在從“北”向“南”轉移。根據IMF數據,最近兩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從過去的30%升至60%多,經濟總量佔比也從30%升至一半多。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擁有30億人口的新興市場正成為全球增長和需求的主導力量。科勒公司全球暢銷的高端“智慧”馬桶上幾項主要功能,就是來自中國市場的“靈感”。這也許算是一個有趣的注腳。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