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不夠 治病違規 住房公積金究竟能幹啥?

2011-09-14 07:4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想買房

  杯水車薪,只能望樓興嘆

  今年30齣頭的王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8年,他認為自己屬於典型的“買不起房,也享受不到政府住房保障”的夾心層,如今與女朋友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

  他查詢了一下自己公積金賬戶裏的餘額,僅僅6萬多元。女朋友晚參加工作幾年,公積金更少。而現在廣州市房價高企,一套再小的兩居也要上百萬。以20年七成按揭計,首付、裝修加其他費用不低於40萬。按等額本金計算,月供達5420元。兩個人那點可憐的公積金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用公積金貸款,利息可能會稍微低一點。但售樓小姐告訴他,公積金貸款放款時間長、手續繁瑣,還不如用商業貸款,可以在總房價上打個九八折。

  不管怎樣精打細算,有一點王非很明白:如果打定主意買房,可能不僅會把他們兩個人這些年的積蓄掏空,每個月還要背上沉重的還貸壓力,甚至會搭上雙方父母的養老錢,這將嚴重影響他們3個家庭的生活。他説,如果他們兩個人的住房公積金餘額能夠支付首期,每個月的公積金能夠支付月供,就最理想。但這個想法似乎太不現實了:目前水準的公積金,放在10年前廣州房價均價4000元、一套兩居室總價30來萬時還行,現在只能望樓興嘆了。

  據介紹,2010年,廣州社會平均工資達到4501元。很多企業按8%比例繳存並補助住房公積金,即個人繳360.08元、企業補助360.08元。據此,廣州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每月可存入720.16元。而同期廣州房價均價高達13107元/平方米,一套80平方米的兩居室總價104.8萬元。

  盼探索

  房價高企,相關改革跟進

  目前各地住房公積金普遍面臨“用來買房遠遠不夠”的尷尬。以廣州為例,自1992年設立住房公積金以來,近20年間36600多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參繳,覆蓋職工299萬,基金累計存入1746億元,支取1053億元,基金餘額693億元;而同時,20年積累的基金規模,僅僅相當於2010年廣州房地産一、二手樓一年的交易額。

  近20年來,廣州市住房公積金共發放貸款22.8萬戶,貸款總額621億元,支援職工購買住房1600萬平方米,收回貸款263億元,目前基金餘額358億元。也就是説,廣州市參加住房公積金的職工中僅有一成左右選擇了公積金貸款買房,交易面積還不如目前廣州十區一、二手樓一年的交易面積——2010年,廣州十區一、二手房屋交易面積1887.06萬平方米。

  廣州市房地産協會專家組成員、房地産研究專家韓世同表示,目前廣州市住房的矛盾在於房價的過快增長與老百姓收入增長的相對滯後,這讓公積金在現在的條件下不可能起到很突出的作用。但是有關部門可以研究,如何推動公積金在解決職工住房問題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甚至可以成為“住房保障”體系中的一環,這樣的探討將非常有意義。

  針對利用住房公積金買房困難的現狀,目前一些地方對公積金的存繳做出了一些探索,例如一些地方在不與國家相關法規衝突的前提下,將公積金繳存額度由5%放寬到20%或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並簡化公積金貸款環節,以方便職工申請公積金貸款。

  這些做法在一定意義上強化了公積金的作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