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公司的首位華人CEO

2012-08-16 10:06     來源:新京報     編輯:王偉

  當選不易,近半年激烈競選

  52歲的蔡金勇在中國出生,在當選IFC首席執行官之前,他是高盛高華證券CEO。

  不過,這次並不是蔡金勇的世界銀行首秀,1990年波士頓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蔡金勇受到一位行業內資深人士的推薦,進入世界銀行工作,負責其在中歐地區能源與基礎設施的重組與融資工作。

  在世界銀行鍛鍊了5年之後,1995年,蔡金勇加入摩根士丹利全球項目融資部,之後再度在該投行人士的牽線下,轉而服務中金公司,五年後從中金公司離職的蔡金勇加入高盛,先後在倫敦及香港辦公室工作,2006年成為高盛合夥人,2008年出任高盛高華CEO。

  在中國出生並成長的蔡金勇,加之輾轉世界各地的履歷,使其具有全球化的視野,更了解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這次當選並不容易。

  李耀博士,曾任職IFC東亞太平洋局首席投資官,現今為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總裁,也與蔡金勇相識多年,李耀深知蔡金勇此次當選的不易。

  李耀透露,從今年春天開始的競選異常激烈,跟蔡金勇爭奪這一職位的還有來自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候選人以及傳統國際金融機構的高管常客——歐洲人。而在世界銀行集團內部,要接受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高管,其間有諸多的爭論和博弈。

  一直以來,歐美勢力“壟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高管位置,世界銀行行長來自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來自歐洲,這個慣例從這兩家機構誕生之日起延續至今,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人才要躋身高管行列鮮有先例。蔡金勇此次當選是IFC成立46年以來首次聘任中國人擔任CEO。

  “世界銀行集團需要進一步改革,國際金融秩序也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蔡金勇的當選是國際金融社會對中國人能力的認可,但這不僅是中國的勝利,更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勝利,表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改革發展和演變中將有更多的聲音。”李耀感嘆道。

  投行經驗助蔡金勇中標

  同為世界銀行集團旗下的子公司,IFC和俗稱世界銀行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可謂是殊途同歸。

  兩家機構均由各國政府共同出資組成,作為一個半官方性質的投資機構,他們的宗旨都是減少貧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並不像一般企業那樣追求利潤最大化。

  不同的是,世界銀行主要與各國政府合作,通過資金支援各國政府發展基礎設施、扶貧等項目,比如在不少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世界銀行貸款給當地政府修建公路。

  而IFC則針對各國私營部門、民營企業,但仍以扶貧和改善環境為宗旨。具體的做法上,IFC通過與民營機構合作,或直接投資或貸款。比如,IFC曾經入股北京市商業銀行、上海銀行、南京市商業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中資銀行,參與剛起步的中國銀行業改制。

  “世界銀行更多的跟政府合作,幫助各國政府發展經濟,IFC更多的跟民間企業直接合作。”一位曾在IFC中國擔任項目經理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世界銀行和IFC差別很大。世界銀行以博士研究型人才為主,而IFC其本質是一家投行,更多的是經驗豐富的實戰派,很多人有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投行的工作經歷。

  因此,具有豐富投行經驗的蔡金勇當選也不足為奇。“蔡金勇在操作各種金融産品方面積累的豐富工作經驗,在管理高度複雜的商業交易方面擁有良好記錄,並與全球各發達國家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客戶建立了深厚關係。”世界銀行集團如此評價蔡金勇。

  蔡金勇是中國首批國際化的投行人才,作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行——中金公司的初創元老,蔡金勇參與並領導了許多大型能源國企改制上市項目和兼併收購項目。

  在之後高盛的職業生涯中,蔡金勇擔任了中海油以22.7億美元收購尼日利亞石油項目的顧問。國家電網作為財團成員之一以39.5億美元收購菲律賓電網開發和運營權的交易中,蔡金勇為國家電網擔任了顧問。

  在李耀博士眼中,蔡金勇則是“專業化、職業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和傑出的領導力”。李耀表示,作為一個具有超強領導才能的國際金融人士,蔡金勇一定可以領導國際金融公司在推動發展中國傢俬營部門發展、實現可持續增長、深化全球南南合作等一系列重大議題上,做出貢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