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被曝操控鋁價 美聯儲復核現貨交易

2013-07-23 13:4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林天泉

  高盛,這家華爾街享有盛譽的銀行,突然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顯赫位置。一名記者爆料稱,該行通過轉移鋁庫存來拉高市場價格。

  被質疑轉移庫存

  根據這名叫Kocieniewski的記者報告,高盛旗下的鋁儲存商MITS一直參與了一個精心制定的計劃,通過轉移鋁庫存來拉高市場價格,這是因為自從高盛3年前購買MITS後,庫存外排隊提貨的平均時間增加了20倍,正因如此,該企業儲存鋁的收入水準也得以增長,進而反映在鋁的市場價格中。

  Kocieniewski於是拋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美國消費者每次購買含鋁商品時,他們支付的價格一直受到了操控,消息人士告訴《紐約時報》,在過去3年,整個計劃導致美國消費者多支付了50億美元。

  MITS到底是怎樣做到的?據報道,該公司通過每天在不同的倉庫間轉移鋁來繞過行業要求,即倉庫每天必須轉移3000噸的金屬,有分析師估計,每天轉移約九成的金屬實際上轉移到了另一家高盛控制的倉庫。

  如果這一切是真的,無疑很荒謬。《紐約時報》援引不願具名的倉庫工作人員的話稱,儘管有大量待處理提貨訂單,他們卻經常看到同一批司機每天開車跑三四轉,而有些倉庫一天裏的12小時卻門庭冷清。

  彭博匯總的資料顯示,截至7月19日,倫敦原鋁主力期貨合約報1796.75美元/噸,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5%。

  美聯儲復核商品現貨交易

  目前,Kocieniewski報道的真實性尚難確定。但有一點是真的,美聯儲正在 “復核”2003年做出的一個關鍵決定——該決定第一次容許受其監管的銀行在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上進行交易。而一旦禁止該交易,將對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到金屬倉儲業産生巨大衝擊。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內,美聯儲一直在爭論是否應允許像摩根士丹利或摩根大通這樣的銀行繼續擁有石油儲罐或發電站一類的資産,如今,美聯儲的復核決定則暗示是上述話題再次成為焦點。

  上週二,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首次舉行了對上述話題的聽證會,討論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是否應該為經營發電站或轉移油罐車而冒風險。

  “他們一定感受到了某種壓力”,北卡大學的法律教授SauleO-marova表示:“美國政府會否利用這次機會,來全面審視實物大宗商品市場的銀行頭寸?”

  金屬倉儲業務暴利不再

  對於客戶而言,銀行參與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並不是一件壞事,銀行可以獲得更全面的資訊,從而幫助其在衍生品市場上獲利。

  但至少對金屬倉儲業務來説,暴利的時代已不再。英國《金融時報》此前曾報道,隨著大宗商品交易監管過嚴、競爭激烈以及價格波動率更低,摩根大通和高盛正在醞釀出售旗下的金屬倉儲業務。

  此前,由於監管該行業的機構LME對於倉庫每天的交貨量有限制,導致眾多公司不滿LME倉庫的週轉率過於緩慢,在等待貨物出庫的時間裏,金屬的現貨價格會與LME合約價格脫節,導致混亂,也令下游消費者頗感惱火,因此,在今年7月初,LME宣佈更改交割規則,減少了交割倉庫提貨的等待時間。

  有知情人士透露,高盛和摩根大通在最近幾個月已開始非正式地就出售旗下金屬倉儲業務進行詢價,今年四月,路透曾報道,高盛已就出售其倉儲業務子公司Metro聆聽買家的報價。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