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懸崖引擔憂 黃金或溫和上揚

2012-11-23 10: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財政懸崖危機演變成為近期影響金價的驅動性事件。分析人士認為,綜合來看,美國如何應對財政危機影響重大,避險需求將使黃金再受追捧;此外,機構持倉增加和實物需求回升也將助推金價溫和上揚。

  財政危機如履薄冰 削弱美元

  近兩月的金價走勢超出許多人的意料。目前來看,市場正真正步入對美國財政懸崖,即美國財政危機的擔憂。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奧巴馬連任後,民主黨在參議院的主導地位加強,但共和黨仍牢牢掌控著眾議院,國會兩黨向來錙銖必較,扯皮現象嚴重,財政懸崖問題可能會削弱美元的吸引力,從而有利於黃金。

  去年8月初,美國面臨首次政府違約的嚴峻考驗,在離最後大限不足一天之時兩黨提高國債上限的議案才在眾議院得以通過。而在此期間,金價出現一波明顯上揚:提高債務上限進入炒作期的7月份,黃金上漲了8.47%,之後8月份金價上漲了12.24%,兩月累計漲幅接近20%,而同期美元指數卻一直在接近年內低點區域內弱勢徘徊。

  因此,李寧認為,雖然本次財政懸崖問題由於感恩節、耶誕節留給美國兩黨的時間不多,但鋻於美國經濟復蘇基礎尚不穩固,兩黨在互相協商的過程中,最後應該會達成一個解決方案,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元的吸引力可能會被削弱,從而在大的方向上利好黃金。

  此外,美聯儲10月議息會議紀要表示,自9月實施Q E 3以來,就業和房地産市場持續好轉且通脹穩定,年底扭轉操作到期後有望加大寬鬆政策力度。黃金在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將得到有效支撐。

  需求不減 基金持倉居高位

  從供需層面來看,政經領域眾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投資者金銀持有熱情高企,不僅如此,四季度黃金消費需求和工業需求也呈上升趨勢。

  上週四,世界黃金協會發佈了第三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的黃金需求為1084.6公噸,價值為576億美元,比上季度環比增長10%。

  值得注意的是,ETF需求在各類黃金需求中表現最為強勁,三季度需求增長48.6公噸,達136.0公噸,為2010年第二季度以來表現最為強勁的季度。截至11月20日,全球最大的黃金ETF——— SPDR GoldT rust凈持倉為1342.2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出3.8%,比上月同期增加0.6%。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全球主要央行聯袂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歐債危機引致避險需求升溫等因素導致持有實物黃金為基礎的大型基金依然看好黃金後市表現。

  不僅如此,各國央行也在大舉購進黃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月度統計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央行10月購買黃金40噸,預計2012年黃金購買量極有可能超過2011年的購買量,而2011年發展中國家黃金購買量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457噸。

  此外,COMEX場內交易持倉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COMEX期金非商業凈持倉為171594張,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0.2%。

  實物需求方面,中國國際期貨貴金屬研究員楊戈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直接消費需求(來自珠寶、器飾等消費用途的需求)以及間接消費需求(來自於工業生産的消費需求)都有增加趨勢。

  四季度是節慶或準備節慶的高峰期,尤其是亞洲諸國(如中國、印度)都喜好在接近年末時增加相關奢侈品消費。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之前已經疲軟數個季度的來自印度的黃金消費已經開始反彈。而本月上旬,湯森路透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預計,2012年中國的黃金需求將增長1%至歷史新高860噸,將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大黃金消費國。

  多因素支撐 金價走高概率大

  對於黃金後期走勢,分析人士認為,在投資資金涌入、實物需求增加以及美元指數可能轉弱等因素的支撐下,金價後市或將溫和上揚。

  李寧認為,總體來看,金價年末可能會迎來事件驅動性行情,如美國財政懸崖激發避險需求、消費傳統造就的實物需求旺季及巴以衝突升溫導致油價走升等,而美聯儲中長期趨向寬鬆的貨幣政策為金價提供了堅實支撐,因此,黃金在震蕩穩固後,有望向1750-1800美元/盎司發起衝擊。

  銀河期貨分析師楊學傑也指出,從中長期來看,美國國會談判在焦灼進行中,于12月初到12月14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前,財政稅收政策的改革力度將主導黃金走勢,同時在寬鬆力度加大預期下黃金四季度末或全線飄紅,但金價在1800美元位置仍存在重大考驗,待有效突破後有望挑戰2012年新高。

  此外,楊戈認為,在歐債問題、美國“財政懸崖”問題以及新興市場經濟下行困境這三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機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水準可能會溫和緩慢上揚。不論是短期(1~3個月),中期(6~12個月),還是長期(1年以上),都看好金價表現。“6個月目標價位在1850美元/盎司,12個月在1900美元/盎司,形態上或許呈溫和震蕩走高之勢,每一次回調都應視為買入機會。”他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